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王广红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王广红 刘翔超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近些年来发展趋势良好,传统的建筑模式采用的是砖混结构或现浇混凝土方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传统的建筑模式在施工质量和施工材料的消耗上无法做到精准的管理和控制,无形中增加了建筑成本;为了推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近年来推出预制装配式建筑,其优势是降低成本,工期短,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受到传统建筑居住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全面普及和使用,所
        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近些年来发展趋势良好,传统的建筑模式采用的是砖混结构或现浇混凝土方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传统的建筑模式在施工质量和施工材料的消耗上无法做到精准的管理和控制,无形中增加了建筑成本;为了推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近年来推出预制装配式建筑,其优势是降低成本,工期短,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受到传统建筑居住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全面普及和使用,所以,本文就现阶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及管理做一下简要分析,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建筑行业;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
        1.1 建筑质量的保障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集成是建筑高效快捷,质量稳定良好的体现。现今的工业化建筑多使用预制构件,使得手动作业严重,机械利用率低下。实施工业化技术性施工有助于机械的使用,使人力利用少而且精。对建筑实施混凝土工业化技术,可促成施工标准化、模数化,可使建筑的构件、机电设备、装饰部件实现多重功能的一体化,间接保障了建筑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是实现建筑整体质量性能的具体要求。
        1.2 节能减排的实现
        (1)工业化施工的现场配置与制造,可有效减少混凝土浇捣的震动棒、垂直运输的塔吊及焊接所需的电焊机等的使用频率,从而节约了电能。(2)工业化施工中,建筑构件大多采用吊装装配施工,减少了施工中模板、脚手架等器械的使用,从而节约了材料,提高了利用率。(3)工业化施工大多采用机械施工,其中对“湿作业”可有效的进行把控,减少了施工的用水量,从而节约了水资源。
        2 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2.1 安装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中有很多设备要安装,如PC板、浮动窗、楼梯板、叠加阳台板和预制墙板等。如果安装了PC板,应正确选择临时固定框架,为后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如果安装了浮动窗,有必要确保螺栓和螺母之间的连接到位,以保证浮动窗的安装质量。如果安装了楼梯,应确保楼梯的支撑强度,安装后楼梯可以顺利投入使用。如果是安装叠合阳台板,要合理设置叠合阳台的高度,同时将叠合阳台的固定工作落实到位。如果是安装预制墙板,首先要将平面设计工作落实到位,合理设置预制墙板的位置,同时要保证其支撑强度符合工程标准。
        2.2 灌浆操作技术要点
        灌浆料要的拌合现取现用,在进行拌合时先要在搅拌桶内先加80%的水,进行搅拌,搅拌的时间大约为3-4min,然后再加入剩余的20%水,搅拌均匀后静置排气,再进行灌浆的操作。灌浆料的使用温度为5℃至40℃之间,并且保证它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阳光的直接,初凝时间大约是15min。在进行灌浆操作之前,要对灌浆料直接接触的构件进行降温操作,一般是洒水,降低构件表面的温度,防止构件表面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于干燥,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灌浆操作。
        灌浆作业的时间是在预制墙板两侧的现浇部分关闭之前和预制墙板校正之后。灌浆作业时,使用灌浆套筒,灌浆从桶底开始,灌浆作业从PVC灌浆孔开始依次进行。当桶上部的PVC灌浆孔流出灌浆材料时,灌浆桶中的灌浆已满,灌浆作业完成后,溢流孔和灌浆孔用软木密封。灌浆完成后4小时内,预制墙板不得受到振动。
        2.2.1  PC板安装技术要点
        安装PC时,PC板应在就位后得到临时支撑和固定。PC板构件进入现场后,应根据PC板的安装状态将其放置在堆放架中,并应使用保留在顶面上的吊环。在安装过程中,确保PC板和预制墙板没有任何缝隙,并作为一个整体拼接在一起。

拼接完成后,对PC板进行校准并放置到位,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方法应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不应超过500mm。
        2.2.2现场施工管控要点分析
        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现场安装和施工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难点。现场有许多不确定性,有许多种类和数量的组件。因此,对现场施工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对现场施工的核心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施工周期和结构的效益。核心问题是: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堆放很难管理,构件吊装的风险很高。现场组件安装的临时支持风险很高。预制外墙板很难防水。很难组装和定位部件;现场施工安全风险较大。所以,预制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比常规建筑施工更依赖于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当然更需要专业的、高素质的、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工人来执行。所以要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编制,重视专业管理团队和施工工人的培训,使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操作规范化,才能有效保障施工质量。
        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加强技术监督
        现代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的施工混凝土拼装技术,还需在监督层面做出积极努力。任何技术的实施,不仅要在不同技术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操作,还要符合社区及居民的需求。实施技术监督的重要性是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筑施工技术的功能得到正确执行,不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在技术监控过程中,注重数据、信息、相关参数等,不仅提高了技术的运行能力,同时避免了严重的错误问题。另外,在发展技术监督时,如果发现问题,即使是很小的问题,也须使用适当的手段加以解决。预制混凝土建筑建筑技术的发展正进入一个相对重要的时期,如果没有技术监督,或者一些小缺陷未得到妥善处理,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损害建筑建筑的稳定性。
        3.2 运输、存放限制
        在实际生产中,预制构件的长度与宽度远大于厚度,道路的宽度有限,导致一部分装配式建筑构件运输困难,正立放置又因自身稳定性较差,加之道路路面不平、泥泞路面等,运输过程变得极度不安全,因此运输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存放区的位置需要方便吊装,因位置区域有限,导致有的构件需要多次吊装,增加构件本身的磨损机率,影响其标准尺寸,加上放置构件的位置需要进行平整,排水也要通畅,还要不影响其他的日常工作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进行大量时间勘察选定,就造成了存放位置的限制。对于构件的运输难题,可以尝试建立一套强大的自动化物流系统,然后培养专业运输预制构件的车队,通过物流系统尽量寻找通畅、宽广、人流量少的道路行驶,最大程度降低运输过程危险性。为了减少预制构件的磨损,运输到施工现场的预制构件应尽量避免多次吊装,施工负责人应该规划好施工场地,吊装构件距离施工地点越近越好,做到一批预制构件吊装完毕,另一批预制构件到达,中间相隔时间不超过半天,这样就能解决构件堆放难得问题了,而且期间工人又有足够的时间对安装好预制构件进行优化检查,还能对下一批预制构件的安装做好充足准备。
        3.3 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装配式建筑推行的时间较短,从业人员存在着经验不足、技能不熟悉的问题,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对相关从业者进行装配式建筑知识、技能以及规范培训,要求相关从业者考试持证上岗,加速培养装配式建筑的专业技术人员,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使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构件生产以及施工更加规范化,减少其生产过程中的错误,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4 结语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并发挥出强大作用。分析发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绿色环保的施工效果,有助于实现工程建设施工的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汪杰,李宁,江宁,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与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3.
        [2]叶浩文.装配式建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七个难题[J].建筑,2019(18):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