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幼儿园 四川 凉山 616150)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1)03-043-01
区域活动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却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作用至关重要,在研究和实践中,有助于培养幼儿创造、平等意识、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和自律习惯等等能力。从形式设计、材料摆放、活动内容、教师指导等等方面具有动态、自由、灵活、开放的特点,对于课程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区域活动表现特点
(一)区域活动内容的主题化
区域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益智、建构、美工、角色、实践、语言等等。一般而言,活动内容明确,主题鲜明。比如:拼图是从益智中脱离出来,拼图具有材料集中,有的需要自制,有的需要购买,有的复杂,有的简单,幼儿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在同一主题下,幼儿可以依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难度的内容。
(二)区域活动内容紧密围绕相同的主题
依据活动内容需要,一些区域需要增加、减少、重组。同一主题需要不同的区域参加和协调,幼儿在分工明确中合作,进一步体验交流和分享的乐趣。
(三)区域活动彰显某一主题
区域活动和主题教学紧密相连,在不同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不同视角和不同学习经验。,区域活动和主题相辅相成,为幼儿提供一个完整、联系的存在形态。主题教学活动凸显了区域目的,让区域题材和内容层出不穷。而区域活动得空开展促使主题教学活动落到实处,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知识和技能,为幼儿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的一致性
主题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不能只谈一面。在以前,主题教学活动被置身于区域活动之后来实施。然而伴随着区域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在有限时间内很难满足幼儿实际需求,再加上主题教学活动时常以小组的方式实施,为此,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整合日趋加深。教师依托教学艺术,整体思考和开发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并在特定场合促使其互相转换。在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师深深意识到,主题教学活动区域化开展,是一种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如:一些幼儿对土抱有很大兴趣,为了顺应孩子需求,在寒冷气候影响下,不能在户外开展,同时受制于土的特点和场地等等原因,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决定土的摆放位置,遵循幼儿思维特点,引导幼儿采用合理工具搬运土,在交流合作中概括最佳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个性展示和互相学习的平台,知至知终,幼儿学习兴趣浓厚,课程只是一个指导,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三、区域活动生活化
《纲要》明确指出: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教育。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区域活动是实施幼儿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化日趋明显,区域活动的设置就是家庭的延伸,幼儿就是主人,能自主选择和积极参与区域活动设计和实施。此外,区域活动的内容伴随着幼儿兴趣的改变而改变,预设内容和幼儿生成内容相互弥补,教师选择幼儿生活中有代表的事件,促使幼儿积极尝试、亲身体验、努力探索,在真情实感中为幼儿提供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
四、区域活动艺术化
幼儿教师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一种环境教育。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轻松、开放、平等的环境,把生活、学习、交流、审美等等内容引入其中。幼儿通过想象、实践、鉴赏、创作等等活动,这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艺术化环境,让幼儿受到感染
五、区域材料价值深度开发
从形式多样到开发内涵,我们走过一段艰苦的探索,区域活动需要结合材料和加强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做足文章,其中时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幼儿课堂教学实践极其有限,教师需要在课下制作材料。为了降低教师教学负担,需要深度开发区域活动的材料。比如:餐具区域,主要材料是各种各样的餐具师生要共同收集,交流餐具的玩法,于是各种各样的玩法应运而生,有的用所料剪刀切菜、幼儿倒水做饭,在游戏中训练幼儿计算、手眼协调,当幼儿了解到保护环境,杜绝浪费后。意识到如果把弄脏的餐具扔掉就是一种浪费,于是幼儿开动脑筋,通过拼装、分解制作成新的材料,区域活动材料更加丰富,幼儿教师运用智慧深度开发材料价值,在改变思想中,不仅打破惯性思维而且区域材料价值更大化。
六、区域活动的交流和评价
为了最大限度吸引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除了要做好材料投放工作之外,还要重视交流评价这一环节。交流评价作为最后的一个环节,其目标在于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和快乐的环境,积极树立幼儿学习自主性,加强不同幼儿之间分享经验,分享发现,促使幼儿以更加积极和开放姿态参与其中。为此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材料的外形、颜色、声音等等方面进行交流评价,培养幼儿兴趣多样性此外,每个幼儿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区域活动促使幼儿共同发现、共同思考和共同解决问题,在交流评价中分享彼此成功,为幼儿善学和乐学打下坚实基础。交流评价需要教师打破原有思想束缚,不要过于看重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而是着重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
七、小结
区域活动是一个表面零碎但内涵聚集。从内容、形式、结构、材料等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动态化,然而无论如何变化都应立足于内涵,这个内涵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持续、高水准、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促使幼儿在轻松、快乐、创造中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