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木头 (四川省黑水县木苏乡中心校 四川 阿坝 6235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1)03-053-01
这些年始终和优秀教师探讨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深入探讨小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少数是口算能力差,主要是体现在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当一些小学生问道如何提高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时。笔者认为:多层次阅读、全方位阐述。然而具体如何实施,阅读什么内容。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本文特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广泛探讨,以期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审题不清晰
审题不清晰,换言之,一些小学生没有搞清练习题意思,搞不懂其中的关系。结合小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的原因,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为学生终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个问题主要是文字因素,一些小学生尽管认识这些字,然而意思往往捉摸不透,只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学生才能正确解答问题,这就是学生自我翻译能力较差。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直接列算式、审题不清、看不懂字面意思都是小学生审题能力差的集中体现。对于这些小学生,教师要多一分关注。多阅读题目,用自己的话解释题目意思,这才是真正的理解,找准关键字眼。或者把那些抽象的词语转换成便于理解的词语。
二、小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用画的形式辅助了解,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表达或者用简单的文字帮助理解
比如;在学习一些内容时,可以借助于画图的形式提高数学知识的形象性。伴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数量关系更多更复杂,这需要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搞懂数量关系
三、学会反思检验
列出算式并不意味着数学题的解决,而更加重要的是检验,把结论和数学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反思数量关系。
四、培养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
当小学生看到数学题时,结合现有条件,联想可能涉及的和知识点,对于那些简单的应用题,知道一些条件能迅速感知涉及的知识点。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这主要检验小学生从现有条件探索基础条件,换言之就是反向思维,需要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结构比较熟悉。
五、结合生活,触类旁通
笔者认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为此,当学生熟练解决一种类型时,教师要剖析这类题中涉及的生活情境,加强理论和知识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实用性。立足于小学生生活场景来布置问题,拓展思路,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已学知识而且进一步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小结
常言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学生提出问题表明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在深入探索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需要运用知识,而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思维引导下学生能掌握更多知识形成更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