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分析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赵晨歌
[导读] 摘要: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意义既体现在提升集约化水平,也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意义既体现在提升集约化水平,也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建筑行业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既要坚持精细化方向,又要提升管理自动化水平。落实到实践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不仅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也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持续投入、综合应用,同时坚持教育培训,建设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在“两会”第二次部长通道开放之际,应急管理部部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刚刚过去的一年取得了重特大事故零发生的好成绩,为“十四五”的启动开了一个好头。这固然是由于管理层近年来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管理,但也有越来越多前沿技术不断应用后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的功劳。尤其是以建筑业为代表的各类工程建设领域中,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正在为信息时代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一、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意义
        (一)提升集约化水平
        建筑行业具有极其典型的规模化、复杂化、长期化特点,其不仅在具体施工环节步骤繁复、工艺庞杂,且在项目最初启动之际就涉及以大量图形、模型、图片、图像的绘制、制作。不仅如此,由于工程项目通常需要若干关联单位协作共同开展工作,各种文件、报告、图纸等资料、素材还要在各单位、部门、人员之间传递、交流、互动。这就需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面俱到,也使管理人员承受极其巨大的管理压力。
        传统模式下,仅仅是工程前期的各类资料的准备、传递、协商工作已经会使不少管理人员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且完全依赖人工管理的状态更会在管理质量、工作效率各方面受到人员资质、素质的深刻影响。一定程度上,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传统模式之所以出现低质低效的缺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完全人工管理的制约,是人工管理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消除人为操作失误的后果。
        而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则能在更大程度上解决以上各种不足之处。比如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各种基础性资料的电子化,而以电子数据形态呈现的项目素材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海量存贮、光速传输的显著优势。这不仅能够从根本上缓解管理人员的巨大压力,又能实现最高水平的集约化管理、全面提高管理品质,克服各种人为操作时主观失误引发的管理难题。
        (二)提高管理效率
        在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的同时,信息化管理还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提升管理效率。平台化管理能够解决人工管理状态下时间与空间的物理阻隔,帮助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终端保持对工程项目的监督,也可利用平台向有关机构、部门、人员发布管理消息,还可借助平台获得实时信息反馈,以保持对工程管理的实时化。显然,这种全面超越时空限制的管理状态也是最高效的管理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以创新实现实效化、全面化、立体化的技术升级。
        二、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向
        (一)精细化
        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项目之所以出现各种缺陷和不足,除了人工主观失误的负面影响,也由于陈旧落后的粗放化管理对管理品质、效率的制约。粗放化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不仅简单粗暴、刻板机械,而且深受功利意识影响,只关注工程进度、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却对控制成本支出、提出建设品质、降低安全事故率各方面多有忽略。这显然与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目标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需要坚持的战略方向之一就是精细化。即,企业需要结合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推动项目管理全面细化、量化、标准化。也就是要针对每个工序、环节、步骤、岗位、职务等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作业标准,且每项标准都有与之对应的责任单位、责任人。
        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平台就能借助技术优势实现无缝覆盖,避免人工主观管理状态下潜在的各种缺失、漏洞、盲区、空白点。精细化是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管理模式作用与效益的前提之一。
        (二)自动化
        信息技术自出现伊始便首先受到工业企业的青睐并迅速普及推广。

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化是实现管理自动化的前提,也就是在推进信息化的前提下有利于企业管理实现机器换人,且自动化管理可兼顾高效率与高品质的多重要素。
        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索自动化方向也是在信息化时代实现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越来越多传感器、摄像头等辅助器材帮助下,系统可在无人状态自动捕获数据,自动计算,一旦发现超出预设阈值范围的生产或作业状态,平台即刻发出警示信息。这显然有助于项目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三、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路径
        (一)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
        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实现管理创新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这不仅是指企业构建覆盖全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也需要企业制定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比如项目管理标准系统。要尽快建立并完善菜单式的项目管理标准清单,并以明文方式发布到从生产到管理的每个机构、部门,确保每个自上而下的每个作业人员、管理者充分了解、掌握和熟悉。
        又如,确保项目管理平台能够顺利获取来自业务、财务、决策、一线的所有数据。即,要尽快打通企业内各类平台之间的数据通道。这是由于一些企业在不同阶段构建不同管理平台,受到技术水平制约,不同平台间可能存在数据标准差异、接口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这会在实践中产生严重的信息壁垒,也会严重降低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性、系统性、真实性、可靠性。
        (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持续投入、综合应用
        建筑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在规模、要求、用途、标准等各方面千差万别,对于不同项目的管理也需要有的放矢。因此,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创新管理还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即,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与各工程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在使用平台时也应有所侧重,或按实际要求科学、适度地调整与优化管理手段和形式。
        不仅如此,信息技术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有典型迭代化发展的特性,在软硬件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投入需求。这就需要企业结合实际情况与现实要求保持对平台建设的投入,比如硬件设施的增加、软件更新与升级等。
        此外,本着实用、够用原则,企业也要避免贪大求全等问题,在严控成本支出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以提升信息化管理的品质与效率。
        (三)坚持教育培训,建设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信息化管理是需要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持的系统性工程,人的素质决定着管理的成效。因此,创新建筑工程项目还要企业坚持教育培训,建设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
        这个过程需要企业兼顾内外同时进行。即,一方面要着眼于内部既有核心人才的素质提升开展持续性的再教育或培训,确保企业拥有一支高度稳定的高水平技术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企业可积极对外招聘技术工人,同时结合生产工艺、先进机械设备的共同使用以实现作业人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不仅体现在越来越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的构建,也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这些技术层面的先进应用无疑是行业企业实现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过,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更为显著的意义却是对管理思想、理念的创新驱动。正是有了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越来越多建筑企业开始认识到科学管理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提升安全水平的决定性意义。在此基础上,企业自上而下逐步超越粗放化管理意识的局限、束缚,开始更加主动、积极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不仅是企业基于信息技术支持创新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以创新驱动引领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解琨.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8).
        [2]王军艳. 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45:35-37.
        [3]王玉杰,富立博.浅谈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J].民营科技.2019(2):97
        [4]李程亮. 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