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互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系统研究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吴骥
[导读] 摘要:目前;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物流环节中普遍存在着爆仓和缺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物流企业服务项目的开展。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  430000
        摘要:目前;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物流环节中普遍存在着爆仓和缺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物流企业服务项目的开展。为进一步提高仓储物流管理水平,实现智能化发展的既定目标,物流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于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将现代仓储物流工作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有效融合在一起。基于此,本文探究了物流互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系统。
        关键词:物流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智能物流;物流系统
        引言:
        智能物流系统的打造,需要重视智能分析、自动纠错、实时感知及动态化几大重要要素。在此基础上的智能物流系统,能更大程度上满足物流不同需求,真正实现智能化物流。因此为了让物流产业的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步伐相统一,分析探究智能物流系统的打造便十分重要,需要各物流企业的高度重视。
        1 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概述
        与传统的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相比较,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智能化特点。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服务部分负责为企业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如储存、分拣、装卸和包装等,而实现服务项目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均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调配和组织。车机部分是实现物流服务的关键所在。所有的物流车辆中均设置有智能定位系统和互联网系统,从而便于企业监控车辆的具体位置和所运输的货物信息,并以进一步对货物调度进行优化。平台部分则负责支撑系统的具体操作,并向物流企业提供操作界面。
        2 业务流程
        2.1 入库
        获取入库时,需要由智能系统将入库指令进行下达,同时包括入库时间、货品信息等。入库指令下达之后,智能系统会根据物品的运送目的地、物品特性进行仓库的分配和选择,并进一步指派配送车辆。仓储运输车辆将货物运输至指定仓库之后,可以使用手持读写器对货物信息进行检测和登记,最终实现整个货物入库的流程。
        2.2 盘点
        货物运输至指定的位置之后,智能系统可以操控固定读写器对货物的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并传输至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最终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统计来实现盘点工作。
        2.3 出库
        出库时需要由智能系统下达出库指令,并进一步安排出库时间和运输车辆。随后将出库信息发送给叉车终端,由叉车司机选择特定的货物,并运输至指定的分拣处。分拣处依据特定的分拣标准对货物进行分拣处理,目前的国内物流仓储以设备分拣和人工分拣结合的分拣体系,出错率较低。分拣作业完成后再装车配送至指定区域。
        3 物流互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系统
        3.1 智能物流园区及其系统
        物流园区的智能性,体现在对物流管理设计的创新,是一类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型园区。在智慧园区系统中,业务信息平台能对物流配送的车辆等有关信息及时显示,而在智慧园区的入口处,针对车辆牌照设置了自动拍摄仪器,及时对车辆信息作出反应,并从了解到的车辆信息及需求出发,及时进行工作调整。例如部分车辆无需排队,则在系统提示下,司机可经指定入口前往园区,当部分车辆的等待时间偏长时,经系统提示,司机可前往附近的调度休息室,当其进入时间临近时,再由系统对司机做出提醒,以此实现物流产业时间的优化。其次,在智能物流园区内,其安全管理的能力更强,例如在安全监管运输车辆时,因园区内有着全面的监控覆盖率,并有视频安防、电子巡更等系统的支持,监控系统能全天候发挥时效性,在智能分析监控视频等不同信息记录后,便能了解车辆归班等安全状况,当出现和安全行为不符的状况时,系统也可及时报警,提高物流系统的智能化特性。


        3.2 智能物流仓储分拣系统
        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新型的信息处理、感知技术等不断诞生,它们提供的技术支持,能为构建智能仓储分拣系统打好基础,进而实现物流领域的信息共享化、质量可控化等目标。首先,全程可视化,即集成化管理物流系统中的不同设备,在二维仿真等技术支持下,使得物流系统在运转中,能实时监督、及时反馈个设备的运行状态,以此达成出入仓、货物位置及货物分拣等的可视化,对工作运行实现客观展示的目标。而当设备存在故障时,对系统内视频的应用,便能及时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便于故障问题的及时解决[1]。其次,该系统也可实时监控分拣车间的温度、设备用电或者仓储饱和度,在做好数据采集的同时,让环境监控提高运作协同化、动态化。对人员操作的实时监控,也让系统的数据分析及采集具备了更高的积极意义,促使系统将“以人文本”的重要属性落实,让人和系统的发展更为和谐,打好系统运转的人力基础。最后,该系统在远红外线报警、数字化管理、智能故障采集等的支持下,能实现物流分拣的安全性提升,及时发现物流配送链内的异物,例如老鼠等,红外线包机系统及时进行反应,通过数字分析后于采集系统中归档该类故障,为后续设置故障预警提供真实参考,以此逐步实现系统运行稳定性、安全性提高的目标。
        3.3 系统架构与技术
        3.3.1 系统架构
        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一般为C/S结构,包括服务器和客户机两个部分,该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硬件优势明显,且系统运行成本较低。第二部分结构为B/S结构,其由服务器和浏览器构成,前者负责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和分配,后者则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达。
        3.3.2 RFID技术
        在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中应用RFID技术时,首先需要使用RFID技术来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规划,从而提高智能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调配管理效率,这将具体影响到大型仓储中心的实际吞吐效率和物件出入库的速度。其次,使用RFID技术提高智能系统的整体效率,既要注重实用功能,又要强调经济性因素。最后,要利用RFID技术提高系统的可视化程度[2]。可视化程度越高则意味着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将进一步降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货物的运输和调配状况,并及时调整供应方案,以此来保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实现货物的供应。
        4 智能物流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物流市场在不断的进行细分,从原本的设备商向集成商不断演变,这已经成为了物流设备行业发展的新趋势[3]。与此同时,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主要分为三大体系,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中智能物流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整合物联网和物联网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的供应效率,结合需求,形成快速的匹配。在工业4.0体系下,智能物流体系的建立是物流传输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供应商、制造行业和客户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而且紧跟着国际物流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物流已经深入了各行各业之中,分布于电子烟草、医药、机电、印刷等多个领域中的物流配送,缓解半自动化的立体仓库和现代化的仓储分拣,使物流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智慧物流的形成能够有效节省人力资本,降低流通成本,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发展[4]。目前全世界先进的物流体系设备主要集中于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借助无线通信技术、PLC控制技术、激光技术和红外线探测技术等多种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现代物流设备的高速运营和精准定位,使得流通成本进一步降低。
        结束语:
        结合以上,在互联网时代中,云计算、大数据等均为新时代的科技产物,在市场竞争环境的逐步变化下,物流企业要应对不同挑战,便应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智能物流系统的打造,以此实现对各信息技术资源的合理使用,在保障物流发展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
        参考文献:
        [1]郭青.探讨物流互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系统[J].中国新通信,2019,21(11):66.
        [2]周丽娟,王永,沈国荣.智能轨道物流传输系统对医院物流传输管理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8,15(09):1571-1574.
        [3]侯睿,张驰,周沛驰,李宗霖.智能物流分拣传送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1):79-80.
        [4]冯波.物流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打造智能物流系统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8(12):166+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