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本文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作为研究方向,通过分析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政策环境以及常见管理模式,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成因角度总结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健全施工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加大安全成本投入、加强现场施工安全教育培训五个方面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安全施工业绩评估
1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依据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我国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工作内容。首先,制定施工安全责任制度。即从项目部成立开始,按照项目施工管理层级关系,以此形成各级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权责,同时向各级管理人员分派安全施工管理责任。然后对各级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施工管理岗前培训,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监管、有人负责。其次,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方案。对于一些施工风险较高的工种和施工环境,有安全管理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编制一套控制施工风险的针对性施工安全专项方案,解决一些特殊的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岗位,重点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现有的施工安全系数。其次是安全交底工作,在分配好施工任务以后,同样要按照管理层级关系,向基层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工作,各施工小组通过交底工作形成科学规范的施工安全守则,基层施工管理人员依据施工安全守则监管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同时监控施工现场环境,控制现场施工风险。最后是安全检查工作。施工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系数,通常会定期进行施工环境检查,和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安全守则考察以及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成效量化考核。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确保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2.1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薄
工作人员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提升。但是现在很多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没有切实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只是将安全管理工作停留在纸面上,如制定安全生产方案、签订责任书等。这使得安全工作出现没有落实的情况,从而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产生。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为了降低生产的成本,增加建筑建设的经济效益,对于安全成本投入方面进行削减,甚至会出现认识上的错误,认为工程建设出现安全事故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只要后期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就好了。这种情况也给实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带来了阻碍,使得建筑建设经常发生安全事故。
2.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业绩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
当下比较常用的业绩评估体系是通过“安全检查评分表”的方式对建筑安全工作进行评价。在实际中,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安全工作评价,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对工程项目持续性进行评价和监督。因为很多企业经常会出现“评分表”刚出来那段时间,安全工作管理的很好,但是随着检查结束,其又回归到原先那种工作状态。另外,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安全检查,只能对被查单位一段时间内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其是否符合相关制度要求则无法进行一个有效的跟踪和对比。这样也使得那些安全隐患无法彻底的预防,给实际建筑建设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需要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根据当下建筑行业制定一个科学的业绩指标评估体系,实现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监管和建筑工程整体安全性能提升。
2.3工程项目部的施工安全管理实效性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获得相应的工程项目,很多企业会进行造价的压缩,从而达到中标的目的。在进行造价压缩时,很多建筑企业管理人员会将对象瞄准安全成本方面,降低安全方面的费用支出。
这样就会导致工程现场作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安全设施不足,没有在基坑或者高空方面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等。在这种情况下,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变大,给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就不会出现安全事故,从而在安全成本支出方面进行削减。这种侥幸的心理也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3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优化建议
3.1提高工程项目相关单位的安全意识
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意识要按照企业管理层级制度循序渐进,同时提升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达到提升安全意识的目的。首先,从企业高层入手,企业决策层应该敦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关注国家施工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变化,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条例调整现行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现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合规合理。其次,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则要提升自身对于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解深度,能依据自身管理职能特点,将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细化为具体的管理责任,从而形成自身的安全施工管理责任心,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落实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最后,对于基层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并落实中层管理人员分派的施工安全管理任务。将自身施工安全管理任务细化为具体的管理方案。
3.2健全现有的建筑安全施工业绩评估指标体系
针对现阶段国内常用的“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安全施工评估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从常态化和动态化两个角度优化建筑安全工作业评估指标体系。一方面,从常态化角度考虑,为了避免施工企业“应付、侥幸”等心理,可以将年底考察这一传统评估考察形式换成不定期季度考察,将年底对比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这一评价指标细分为下辖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监管考核成绩,施工企业事故发生率,施工企业事故社会效益损失评估等具体的指标。通过这种细致的、硬性的、不定期的业绩评估模式,打消施工企业在施工安全问题上的侥幸心理,真正起到监督、警示、激励的业绩评估工作目标。另一方面,从动态化角度考虑,要依据现有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动态的调整一些安全检查指标类型和指标数值。同时在调整指标体系时,要采用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手段,合理优化评估指标体系。
3.3加大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人力物力投入
首先,招标单位要在签订承建合同时,就应该按照当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条例,在合同条款中明确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权责,将施工安全相关问题明确为合同义务。通过合同条款约束施工企业落实施工安全工作。其次,施工年企业也要将施工安全工作上升到企业战略发展高度,将提升企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作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投入更多的发展资源在施工安全工作上。再来,要转变传统的“人防”安全管理理念,多积极引进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采用“技防”的形式提高一些高危施工岗位的安全系数。积极尝试施工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工作。同时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应该重视对高素质施工安全工作人员的招聘和培养,提升企业整体施工安全工作队伍素质。最后,加大对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设备、劳动保护用品的投入。针对一些高危施工环境,应该投入更多的工时、人力和物力,优先改善施工环境,尽可能排除施工环境中的不安定因素。
4结论
结合前文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对应问题的施工安全工作优化建议。本次研究中,借鉴了一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成果,也通过网络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总结了国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结合自身专业所学和工作经历,提出了自己对该现状的认识和看法。期望本文的研究为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和对策解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14):49-50.
[2]王丙焕.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2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