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张秋影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技术复杂性。
        身份证号:2310241987**** XXXX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技术复杂性。控制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质量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和耐久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掌握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实现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此,文章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措施,保证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混凝土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寿命。每一位负责质量控制的人员必须掌握质量控制措施,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随时监控混凝土施工的每个环节质量。现代高层建筑越来越离不开混凝土结构的支撑,混凝土已成为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因此对于混凝土质量的检测与管理工作对建筑施工是尤为重要的。相关人员要提前分析混凝土通病,做好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解决各类通病,确保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1混凝土在建筑建设使用中存在的质量通病
        1.1外观质量差
        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常会由于表面质量差而出现各类与质量相关的毛病,具体包括:麻面、蜂窝及外表不够平整的问题。
        1.1.1 麻面
        如果混凝土的某些区域出现麻点以及小型凹坑,易导致混凝土浆缺乏,其表面出现粗糙不光滑的凹凸点,一般只影响混凝土外观,对内在质量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一般只有在施工时没按照特定规范有效处理模板才会导致麻面的出现,具体地若是没有在操作之前有效地润湿模板或润湿不够,易导致混凝土缺少而出现麻点,同时若是隔离剂使用时没有均匀地涂抹及混凝土表面杂质处理不干净也极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麻面。
        1.1.2蜂窝
        混凝土结构如果在表面出现酥松或者镶嵌太多的石子,易导致外表出现窟窿,表现为蜂窝。蜂窝一般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适宜,配入石子过多的情况下出现,,另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是没有合理的时间进行振捣或振揭不均匀,易造成蜂窝现象。如果没有填好模板的缝隙,对根部进行间歇加筑处理,就不断地进行混凝土浇筑也极容易引发表面蜂窝。
        1.1.3 外表不够平整,厚薄程度不一致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时常会出现凹凸,导致其厚度不一致,出现不整齐的现象。一般出现在浇注混凝土后不借助抹子做平压光操作及相关操作强度不够就直接人力操作和运送材料的状况下。如果模板没有足够的支撑面或有支撑面却不够强大引发模板泡水或疏松同样能够引发混凝土外表的凹凸点。
        1.2出现裂缝和夹层
        建筑在具体施工时所使用的混凝土会时不时的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的总体质量和使用功效。一般包括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干缩裂缝可能在以下状况下出现:施工开始前混凝土相关材料没有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保存,而直接堆放在室外,在露天环境下存储;防水与防潮措施缺乏或不当;振捣混凝土花费时间过长,使得水泥拥有过大的收缩程度;外界环境影响、混凝土内部湿润度变更以及维护不恰当都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干缩出现缝隙。若是混凝土外表温度长期发生巨大变化,易引起温度骤变导致的缝隙。在寒冷的冬天进行建筑施工会导致建筑模板受冻,易造成混凝土内外部温度的差异加大使其产生拉应力,迫使其发生皲裂。蒸汽温度把握不当促使相关构件局部受热不均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力较大。
        混凝土若是内部结构出现垂直或水平方向的酥松情况则会表现出夹层,夹层一般在建筑施工灰层及杂物处置不干净及相关缝隙填补不当的情况下出现。
        1.3混凝土强度不符合相关标准
        如果混凝土本身的总体抗压强度不能实现相关标准,易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是混凝土质量的一个表现值,需要相关人员高度重视。

混凝土强度低一般受原料、建筑施工以及设计的限制。建筑所需原料如砂石、水泥、外加剂等若是在采买时不符合规定或是买回来放置不当,造成原料受潮、受损易降低混凝土的总体强度影响其质量。如具体进行施工时,寒冷的冬天、原料放置的顺序及搅拌进行的程度等过程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2建筑工程技术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2.1施工方案的确定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以系统的观点通观全局,统筹各环节质量,做到科学的选择混凝土施工技术;工程项目设计时应由专业工程师实地评估、鉴定,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方针,把握住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结构、框架和设计理念;要坚持统筹兼顾、谨小慎微的原则,这是防治混凝土出现施工技术问题的根本措施,在设计和建造中取得防治经验,防止混凝土施工技术上的瑕疵和遗漏。
        2.2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础,原材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水泥的强度和体积安定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强度上下波动,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差,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因此,要选择好水泥品种;石子主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砂的选取上,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太细或含泥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此外,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且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实现规范要求。
        2.3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及时安排机修人员做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需混凝土,进一步满足工程的要求,保证施工进度。
        2.4混凝土的养护控制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自型后因暴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 6-18 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2.5具体施工过程相关质量监控与核查
        施工前都会有施工方案出台,而施工工作在进行时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做好质量监管和审查工作。保证施工方法有效,混凝土得到有效的护养,外界温度、湿度及其他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应急预防措施提前有所预备。需要相关人员负责质量验收核实工作,保证各项资料和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其实现相关标准。检测核实混凝土的质量,保证其符合要求。
        3结语
        现阶段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在质量上已存在一定通病,需要专门人员有效分析病症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前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合理采取设计及施工技术措施,遵守各项建筑法规和原则,采取各方面积极的技术措施,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的质量,可以使建筑工程混凝土避免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充分发挥出混凝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亓娇娇,郭家武.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韩素芳,王安岭.混凝土质量控制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03
        [3]伯广金.混凝土结构物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
        [4]林光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3):183-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