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杨嫣
[导读] 摘要:生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着广泛的种植,它有着十分显著的综合价值,可以作为佐料,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能够呈现出健脾胃、去风寒的效果。
        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大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贵州盘州  553507
        摘要:生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着广泛的种植,它有着十分显著的综合价值,可以作为佐料,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能够呈现出健脾胃、去风寒的效果。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加,生姜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因此,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生姜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等相关内容,希望为生姜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生姜 高产栽培技术 管理措施
        一、引言
        现阶段,人们对于生姜有越来越多的需求,特别是生姜所呈现出的调味作用和医药作用等等越来越显著,因此其种植规模日益扩大,已经成为我国至关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某些地区在对生姜进行种植栽培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种植技术比较落后,由此导致生姜的产量和品质都比较低下。针对这样的情况,有必要对于生姜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生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选种
        在针对生姜进行栽培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比较深厚的土层,确保其有机质含量进一步提升,有更为良好的排灌条件,同时尽可能为偏酸或中性的沙壤土地。在针对相关品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确保其没有任何的病虫害,皮色比较光亮,而且组织紧密,没有受到冻伤,是当年生的子姜球和孙姜球姜种。种块大小为60—80克,这是最适宜的。对种植的密度也要进行有效控制,大约维持在每亩用种量300—400千克。
        2做好整地施肥
        姜田选择完毕之后,要着重做好整地和施肥工作,针对施肥量而言,要确保每亩施优质腐熟圈肥5000-8000公斤、15-18-18硫酸钾复合肥50KG撒施于地面,深翻25-30公分。整地完成之后,要进一步结合50-55公分沟距开耕种沟,沟深15公分,沟内施入硫酸钾钾复合肥25公斤或发酵豆粒100kg(每亩用量)。
        3做好催芽种植
        针对生姜进行催芽的过程中,要对湿度进行有效控制,使其能够充分维持在80%-85%。催芽期,前期5-7天,22-24℃,中期15天左右,25-27℃,后期7-10天,20-22℃。当姜芽长到1到1.5公分时挑选姜芽,每块姜种只留一个壮芽,把其他的芽都要抹掉,对温度要管控在16-18℃,然后有针对性的结合姜种块大小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种植,普通姜类的种植密度要维持在6500-7500株/亩,株距16-18厘米,肥胖姜类的种植密度要控制在5000-5500株/亩,株距18-20厘米。
        4从根本上着重做好肥水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洒水工作,要以浇足底水为基础,确保苗期的土壤能够保持在湿润的状态,有效规避忽干忽湿。等相关方面的问题,立秋前后在旺盛生长期,要尽可能使用多一些的水,通常情况下每7天摆布浇一次水,确保土地保持在湿润的状态,在收获之前的三天左右再最终浇一次水。


        5培土促长
        在施足基肥基础之上,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姜苗高30公分的情况下,要充分做好地膜的撤除工作,在这个阶段要进一步有效追施“提苗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叶面喷施“阿拉喜多 含腐植酸水溶肥”600倍,根部施用磷酸二铵20公斤摆布。立秋前后,在除草阶段要有针对性的应用“转机肥”,在这个阶段,生姜进入大量需肥期追肥叶面喷施与根部追肥互相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应用营养缓释养分持久的“追肥郎 大量元素水溶肥”,并且在第一时间补充营养。同时也要着重做好洒水工作。9月份后,为了确保生姜能够更快的庞大,可以进一步追施“补充肥”,“补充肥”建议叶面喷施“棚果郎 微量元素水溶肥”补充生姜快速膨大所需的养分,这样能够确保生姜更加快速的膨大。
        6充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针对生姜来说,面临着多种病虫害,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相关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规律等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应用绿色防治方法。例如,在病虫害中比较常见的姜瘟病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病害,甚至是毁灭性的,对于生姜的产量和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防治,落实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在具体的操作工中需要充分应用农业防治措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轮作换茬,确保土、肥、水、种净。同时也要把好排水沟,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排水防涝的效果。在针对药剂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药肥素、生姜宝、姜瘟散、绿霸等1500——2000倍药液浸根,如果发现患病的植株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拔除,然后用以上的药剂针对土壤进行全面彻底的处理,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应用石灰打点做标,等到生姜收获之后,把生姜做好深埋处理工作。针对虫害来说,在实际的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虫害类型主要包括生姜螟虫、甜菜夜蛾、生姜蓟马等,要针对虫害的具体演变情况和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着重做好观测工作,在其爆发之前,一定要充分做好控制工作,尽可能应用药剂进行防治,在具体的药剂选择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夜蛾必杀、快杀灵和吡虫等药剂喷雾防治,每7——10天防治1次。
        7延时收获,提高产量
        尽可能初霜收获,当秋末气温在8—18℃时,呈现出秋高气爽的状态,光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相对来说比较大,在这个阶段往往是产量最高的时期。因此要尽可能晚一些收获,以此促进其产量和品质得到更显著的提升,通过相对应的实践调研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如果晚收一天的话,大体上平均667平方米增产30——60公斤。大田收获生姜的最佳收获期应在初霜后10——15天,在这个阶段进行收获,不会因为天气太冷而把生姜冻伤。与此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好后期这样的增产增质的黄金阶段,使其产量和质量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提升。因此要针对收获的时机进行更有效的掌握,这样才能呈现出高产高质的效果,绝对不能过早的收获,那样的话,会导致生姜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严重损害,进而严重降低其综合效益。同时也要充分做到拱棚延时。初霜前在姜田架起拱棚,扣农膜保护延时,使生姜生长期延长20-30天收获,可667平方米增生姜1000公斤以上,667平方米产达到5500公斤以上,667平方米产地块达到6000公斤以上。试验表明,后期拱棚延迟较不盖膜拱棚延迟的增产率为20%以上,较前期地膜加后期拱棚延迟的增产率为50%以上。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当代的经济作物中,生姜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高度关注生姜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于相关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落实,且与时俱进,更有效的创新和研发新型的技术和模式,确保管理模式更加高效,以此使生姜的产量和品质能够得到质的提升,为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蔡江文 陈祥军.生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家科技.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