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 264670
摘要:本文首先对电气设备控制电路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常见的故障,再次对维修步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提出了故障维修方法,旨在为提高我国电气设备维修水平,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诊断;维修
引言
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故障率较高,一旦发生故障,则会直接影响整个电气设备的运转,因此需要加强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故障诊断技术,对常见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判断与分析,迅速的进行响应,从而提高我国电力设备控制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水平,确保其稳定、安全运行。
一、电气设备控制电路概述
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是指在整个电气设备运转过程中的回路总称,是满足电气设备运行的基本条件,有时在业内也被称之为二次回路。从整体上来看,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设计具有科学的标准与严格的控制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与运行要求,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设计流程与思路也不尽相同。就现阶段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设计情况来看,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多个电器元件组合模式来构成电气设备控制电路,该电路的信号回路、闭锁自锁以及电源供给、回路保障都属于完备、高效的状态,能够满足电气设备的控制标准与内容安排。在多个回路的综合影响下,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合理化保护,确保保护与监视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系统构造,满足自动化控制的功能要求。
二、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常见的故障
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稳定性关系到整个生产流程与控制安全性,其常见故障主要归纳如下两个方面。
1.接触不良与控制线路断路
接触不良、控制线路断路是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常见的故障类型。其中,接触不良一旦发生会导致控制的指令发出受阻,灵敏度下降,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失灵。在电气设备无法实现指令精准控制后,生产流程也就无法顺利完成,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大多数情况下,线路的连接点、电接触部分以及导线连接点都是出现接触不良的高发区域。在进行故障分析时,需要做好开关触点的分析整理,考虑到内部线路的风险则需要做氧气腐蚀分析,或者通过接触点定期检查检验的方式来避免清理不到位留存大量污垢的情况,这些都是导致电源、开关接触不良的重要原因。在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出现连接点故障时,则需要优先找寻线路连接的有效性,判断其发生上述故障的原因,随后在结合实际经验进行故障排除。
2.短路故障
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出现短路故障也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出现短路时,会影响设备的使用,严重时更是会直接烧毁设备,所以需要特别处理好这个方面故障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说,短路的因素包括导线直接相连以及绝缘破坏,而绝缘破坏的发生率明显更高。电气设备控制线路体系构建时会选择特殊的绝缘材料进行包裹,但是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部环境甚至外力的影响而出现绝缘破坏的问题,严重的破坏对生产流程产生不小的压力与负担。导线相连则是基于架空导线,受到外力的影响出现直接短接的情况,出现该问题一般都是施工人员技术落实不到位或者操作过程不合规导致的结果。
三、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维修步骤
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故障维修需要遵从一定的技术路线,主要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电气故障的调查
电气故障调查是解决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的前提条件,其工作涉及到几个主要部分:一是由检修人员向操作人员、在场人员进行询问,包括故障发生时的情况,以此来为后续的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提升故障检修的效率;二在检修人员不熟悉设备的情况下,需要深入学习设备的使用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避免设备在维修过程中由于不熟悉设备原理导致设备的破坏。在进行故障调查时,还需要做好边拆除边进行草图绘制工作,切实处理好关键部位的管理问题,提升组装的正确性。
2.明确故障范围
明确故障的范围对于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管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复杂度较高,在日常维修中需要做好精细化的分析,所以明确故障范围后才能够更为快速的找到故障的位置。如果是机械零件没有出现故障,那么就可以从线路、电气角度上进行排除,借助于元器件测量分析与接触不良诊断等技术就能够迅速确定故障的发生位置与类型,从而协助解决故障影响。
3.故障外围的查询
外围故障查询要在明确故障的基本范围后进行相关检查,主要内容包括电气外部损坏的水平以及线路的连接情况。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电线绝缘分析与熔断器的熔断分析,从而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检查工作。如果全部检查都正常,还需要进一步对主控电路的故障点进行分析清理,避免出现熔断风险。
4.缩小故障范围
在上述分析工作完成后,依然没有发现故障原因,那么就需要缩小故障的范围,通过局部通电试验的方式来进行排查,确保不会设备造成永久性损害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即可,该过程必然会找到故障的发生位置,再进行深入分析则可以确定故障类型。
四、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维修方法
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实施故障维修策略,主要通过如下几种不同类型的方法来实现。
1.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方法是借助于维修人员的维修经验,采取观察、询问搭配感官判断故障的技术类型。该技术要求维修人员做好基本的故障分析与前期调研工作,了解设备的运行原理、状态后再进行故障诊断,效率较高,但是精准度却难以保障,该技术比较依赖于日常的维修经验,相对适应于一些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2.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针对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实施故障分析与排除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针对线路控制失常的情况进行分析,随后结合回路的特征进行初步判断,再进行严格的检查确定具体的故障发生位置。逻辑分析法也是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应用过程中效率高、针对性强,对于技术经验也具有一定的要求。
3.实验法
实验法是电气设备控制线路故障诊断中用于最终确定故障位置的方法。一般来说,常规检验方法无法确定具体故障类型的情况下也会选择该技术方法。在实验法实施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针对可疑位置进行实验检测,而其他部位则采取常规检验,二是做好线路的控制检验,随后实施开关检验,最后则是线路的调整检验,三是对辅助系统检验后再进行主系统检验。实验法的精准度较高,但是流程相对复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使用。
4.直观法
直观法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观察火花位置来进行故障判断,比如说接头松动等情况都容易导致电火花的出现;另外一种则是电器动作进行故障判断,根据故障的类型经验直观进行判断。
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断路与短路的故障,在故障诊断与排查过程中,需要首先对电气故障进行调查,明确故障发生范围,从而不断缩小排查范围,在故障诊断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调查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直观法、短接法等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维修,从而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正产运转。
参考文献:
[1]梁瑞,王鼎.电气设备质量控制线路故障诊断及维修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8):19-20.
[2]彭国权.电气控制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0):175.
[3]于飞,向东,魏永清,贺慧英.一种简易实用的电气设备故障排查实验装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88-90+284.
[4]陶忠.浅析电气控制线路故障诊断及维修策略[J].科技风,2013(18):212.
[5]杨红杰.浅析煤矿电气控制线路故障诊断方法[J].山东煤炭科技,2012(0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