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陈建华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陈建华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基础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重庆市忠县水利服务中心  重庆忠县  4043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基础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应用可行性策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以绿色和谐化发展为目标,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不断优化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引言:在水利工程项目的长远规划、合理建设上下足功夫,借此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率,构建完整的农业发展体系,从根本上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已取得了很大成就,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势在必行。彻底打破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模式,全方位及多角度渗透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生态效益得以稳定提升,自然、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1、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在国家基础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基础建设工作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并且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总的来看,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具体体现为:有效调控水资源,避免洪涝灾害的频发,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证农业生产环节的全面灌溉,农作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实现良好的成长,农业经济得以又好又快的发展[1];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控制水土资源,从根本上提升了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利用价值,区域发展实力随之增强,水路运输更具安全性、高效性保障,物资融通相当便捷,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将呈现出新格局。
        2、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影响水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息息相关,兴建水利工程大多需要对河道等进行改造,极易对其水文环境造成影响。一是水利工程通过截流等进行施工建设,致使靠近河坝的水流量增加,对河流的水流速度产生影响,导致下游流速减缓,泄水量减少,下游地区河流在枯水期水流补给缓慢,延长了枯水期;二是水利工程水文条件的影响,通过对河流上游进行堵截放行来调整河流流速及下游水量,日积月累会使上游水位升高,下游水位因水动力的变化产生下降甚至断流,导致一些池塘或湖泊等因水源缺失而干涸;三是水利工程对水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在河流上游的建造使得水速产生变化,水流由动水变成了静水,水温也随之改变;四是施工过程中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将大量施工垃圾倒在河流中,破坏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导致河流水质浑浊,甚至可能因常年污染物质沉积而使河流中含有大量的有毒危险物质,威胁河流周围居民的安全与健康。
        2.2影响局部大气
        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局部气候,包括降雨、气温等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对河道的改流将使区域生态水循环发生改变,使与空间的接触面在工程区域因人为的干涉由陆地转变成了水面,从而改变了该地区的空间能量转换方式,导致空气中水分增多,空气强度发生变化,年平均气温将会增高。


        2.3影响土壤
        水利工程建设会使周边地区水流速度减慢,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引起沼泽化等问题。生态循环将会减少土壤中的含氧量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该地区农作物的种植;植物生长环境也会因沼泽化而过分湿润,产生植物的衰败,甚至会引起该地区整体环境的衰败,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发展。
        2.4影响地质
        水利工程建设易使周边土地在长期湿润状况下发生地质疏松,导致土壤稳固能力降低,在暴雨等恶劣自然天气的影响下较易出现塌方及滑坡等灾害事故,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2]。此外,一些较大型的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较强,蓄水较多会使该工程区域岩石因不断增大的水压而产生破碎,将会引起地壳不平衡甚至地震。
        3、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几点建议
        3.1考虑水源承载力
        在我们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因地制宜,重点是做好协同发展,特别是充分考虑如何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入。一般来讲,我国各个区域由于水源储量不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水利载体问题,比如虽然长江区域水资源丰富,但是也不能无节制的去使用,而是要充分考虑区域水循环的良性发展,而对于水源不充沛的区域,尽量不要对水系做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水系形成是基于生态环境发展而自然形成的,而人为改变只能会对生态做出大的调整,从而带来较大额生态环境问题。
        3.2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
        水利工程建设首先是要维持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量,这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生态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河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最少水量;包括河流输沙排盐需水量,即维持河流形态和盐分的动态平衡,在一定输沙、排盐要求下所需的水量。对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水系的原生态,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必须搞好顶层设计,特别是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调研分析,重点是把生态环境综合因素考虑周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影响。
        3.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对生物物种的影响,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尤其是对鱼类和鸟类以及其他物种,由于水系变化,部分河段干涸,鱼类无法生存,鸟类无法栖息,同时从生态链条方面,完全改变的食物链格局,对生态中的动植物体系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对生物多样性加强保护,特别是在水利工程施工前,要充分考虑到生物生存的基本需要,加强水系调配的合理性,同时加强当地水域的保护,以更好地促进水系与生物和谐生存发展[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更容易满足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成建.浅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2019(03)59-60.
        [2]李萌.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工程技术,2019(22)75-76.
        [3]方晓辉.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8(07)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