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自贡输气作业区 四川自贡 610000
摘要:统计数据表明,第三方破坏是长距离天然气管道故障的主要原因。由于管道沿线的经济活动频繁,管道管理者与管道沿线居民之间的沟通不足等原因,第三方对管道的破坏既复杂又随机,难以预测和控制。因此,对于管道的安全运行,借鉴防止第三方在我国和海外破坏管道的经验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措施非常重要。
关键词:天然气长输管道;第三方破坏;防控措施
前言:
中国管道工业的发展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初期和技术积累阶段之后,从1990年代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天然气管道已成为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重点。
一、天然气管道第三方破坏概述
第三方破坏主要是由于在道路建设,房屋建设,农业以及管道沿线(管道以外)的其他人为活动过程中缺乏对管道铺设的知识而引起的管道意外的机械损伤。除上述内容外,由人工第三方造成的破坏的确切位置是第三方的自然破坏因素,例如自然土壤运动(滑坡,地面沉降,洪水等)引起的地质变化和变形,以及地表负荷(建筑物,交通压力等)引起的变形破裂。第三方破坏的主要表现是:首先,管道直接爆裂,引起管道中介质的爆炸和泄漏,威胁到周围地区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其次,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管体或防腐层造成刮痕、压坑或损坏,进而引发管道腐蚀,应力开裂,疲劳,并最终损坏管道。造成管道第三方破坏的主要原因有:管道覆盖层的最小埋深,埋深越浅,遭受第三方损坏的有效性的可能性越高,地面活动的程度就越大。管道附近的开挖和爆破等建筑活动越多,对管道的破坏的概率就越高;地面设施,发生碰撞和人为的破坏,公众教育,在管道周边开展公众教育宣传活动可以有效的减少第三方破坏[1];在管道用地上标志,管道用地标清楚易辨认的管道标志,这样可以减少第三方造成损坏事故的发生。线路检查频率,合理的巡线频率和巡线有效性也可以减少第三方损坏的发生。
二、国内天然气长输管道第三方破坏现状
在我国长距离天然气管道中,第三方损坏占故障的比例最高。在我国管道工业的早期阶段,由于建设质量差,管材质量差,在1994年间,导致我国四川12条输气管道之间的平均事故率为4.3次(1000km ・ a)。2000年-2008年6月份的平均管道事故发生率下降为3次/(1000km ・ a)。由于其他管道故障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因此管道事故率已大大下降。但是,第三方伤害具有随机性和隐蔽性,不利于预防和控制。因此第三方破坏在管线失效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在2005年至2014年间,我国共发生100起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事故,其中天然气管道事故59起,原油和成品油管道事故41起,占油气管道事故起因的78%。在我国,近年来,油气管道事故的第一大原因是第三方对建筑的破坏。图1显示了每个故障因素的具体比率。
.png)
图1 2005-2014年国内油气管道各因素引起事故数量统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外天然气管道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应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比较第三方对国内外天然气管道造成破坏的现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天然气管道产业仍存在一定差距。管道的运行安全,管道事故的发生率仍然很高,而且管道受第三方破坏的影响很大[2]。
三、第三方破坏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第三方施工管理
1. 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当前,有关天然气管道保护的法规原则上通常很严格,缺乏具体的实践规则,有关单位的程序和职责尚不明确。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许可证时需要到管道管理单位进行确认;明确天然气长输管道设施安全防护和安全管理范围;明确管道管理者与施工单位之间的责任分工;加大对违法建设的处罚力度;加强监督,严格执行既定立法。
2. 规范第三方施工协调流程
建立了第三方施工现场和管道设施保护协调检查检查程序,对第三方施工时的天然气管道设施保护监督过程实施了程序和规范的控制管理,明确了相关角色和职责,并设定了重点是管道设施保护的控制点,可以规范保护工作的运行,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该过程包括从获取第三方施工信息到最终确认施工完成的整个过程。施工单位和管道管理单位必须遵循这一过程,协调施工各个阶段的管道保护工作,共同确保管道安全。
3. 建立工地分级制度
为了有效地利用管道管理公司的有限资源,可以根据对诸如施工活动等管道设施的影响程度来对施工现场进行分类,并可以建立施工现场分级制度系统。为不同级别的安全保护开发了各种检查和监视系统,一级(安全保护范围内的作业工地
),二级(在安全控制范围内的工作场所),三级(在安全控制范围外的工作场所)和施工现场。在一级建筑工地,专人将随时跟进并监督,随时联系协调;二级施工现场,定期检查,专人协调;三级施工现场,及时联系,不定期检查。
(二)严格巡线制度
巡线上最重要的是要小心和耐心。暂时性麻痹可能导致事故。为每个巡线管段部分创建一个安全清单。该清单应包括在管段中可能发生的任何安全问题,过去事故的成因,沿线的施工条件,阀门状况,是否有异常等。提出纠正措施,任命负责人员,跟踪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并定期组织和检查文件,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实施纠正措施。
在中国,主要的检查方法是人工检查和手工记录。该方法具有许多人为因素,并且具有诸如缺乏监督和管理不便的缺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新技术,例如飞机巡逻,以提高巡逻效率。
(三)改善管道敷设状况
管道设计和施工可能存在问题,城市发展,人工土壤提取和道路扩建等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改变了管道铺设的状况。需要定期检查沿管道铺设的管道部分,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或可能造成第三方损坏的管道需要采取相应措施:(1)在建筑活动和农业活动频繁的地区,必须填写管道警示带并加密管道标记。(2)确保管道上的地面标志,警告标志和联系信息清晰,准确和完整。(3)对有清淤、疏浚风险
的沟渠、河道、池塘、道路边沟和清理垃圾堆放点等部位加设警示盖板保护;
(4)定期检查里程桩,拐角桩,标志桩等的地面标志,确保三桩等的地面标志完好,准确,如出现丢失、损失,要及时进行维修[3];(5)检查管道的埋藏深度,重新埋藏埋藏深度不足的部分,并确认其符合要求的埋藏深度标准。埋葬时,注意不要增加大植物的土壤面积。对于具有地上设备的管道部分(例如合法的阀门室),有必要在必要时安装防护围栏和混凝土墙。
(四)健全事故响应机制
为了建立事故应急系统,必须能够及时发现事故。因此,有必要安装警报系统并解除报告通道的阻塞,以便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联系负责人。另外,在事故发生率较高或存在第三方建筑的区域,必须指派专人进行检查并及时报告检查结果。同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建立适当的补偿机制,鼓励沿线居民尽快向管道管理人员报告异常情况。
事故响应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制定应急计划。直接参与紧急救援行动的人员应接受定期培训,以熟悉紧急救援程序。紧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实行专项使用、专人负责,确保实时有效。管道公司的紧急救援行动与外部区域紧急救援中心,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甚至其他机构密切合作,以主动方式与各种新闻和传播机构进行沟通。
结语:综上所述,借助完善,规范的第三方施工管理,深入有效的线路检查,清晰清晰的管线标记,合理的埋葬深度,广泛而详尽的公众教育以及切实有效的事故响应能力,能够有效削减天然气长输管道第三方破坏的风险。抑制天然气长输管道和第三方的干扰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破坏的程度,确保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马群凯,张磊.天然气长输管道第三方破坏现状分析[J].云南化工,2018,45(11):115-117.
[2]费普鸿,王亚青,王树军,陈玉才.刍议第三方挖掘施工作业对天然气长输管道造成危害的防控[J].化工管理,2018(19):160-161.
[3]任艺靖,张辰昊,唐海元.天然气长输管道第三方破坏防控措施研究[J].化工管理,2015(01):89-91.
作者简介:
马江平(1977年1月)男 ,汉族,四川省双流人,主要从事长输天然气管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