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人民政府水利水土保持服务中心 672500
摘要:随着经济现代化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农业经济拉动人民基本内需。农业生产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障,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农事生产的有利条件,关乎农事生产是否能长足发展,促进我国农业产量的提高。因此近些年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关注热点越来越高,相关管理部门也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建设,从源头抓起,提高农民的经济利益,促进国家内需发展。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能减少自然灾害导致的减产问题,调节旱季与涝季的农田用水情况,保证了农事生产耕作,提高粮食产量。本文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进行浅析,旨在给予农田水利建设一点建议。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事施设
引言: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完善关系到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促进农业平稳发展的重要工程。近几年,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在政府的宏观调配中开始全面建设,并有良好的使用反馈。但是部分地区农业水利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缺乏等亟需改善的问题,只有在基础着手才能有更好地农业规划和建设,才能解决农事生产与人民需求的矛盾,才能推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多是改革开放以前,农民依靠祖祖辈辈耕作经验总结,自己建设的水利调节设施,近些年来的水利管理,也是人们对这些简单的水利调节设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排查、合理的改善、全方位的规划与整改[1]。此种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存在时间比较长,修补得不彻底,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小则出现“跑水、漏水”等情况出现,大则摧毁农田,使农作物绝收。即使前几年有水利设施的修建,由于规划不切合实际存在着泄洪性弱,排水量小等缺点,无法解决农事生产中水资源合理调节的问题,甚至发生水道堵塞的情况发生,既浪费资金成本,又浪费土地资源,更无法满足农民需要。
(二)缺乏资金支持
近些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农村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是由于“脸面问题”,这些投入主要用于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及建筑建设与整改,少有资金投入到水利设施建设基础当中,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善[2]。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地方经济落后,财政收入不足以扶持基础建设发展,导致其农田水利设施中少有落实,如果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扶持,资金固定性差,无法保证水利基础工程的建设进度,即使建成,但也难以达到验收标准。
(三)管理问题
农业水利建设工程与要有专业人员常年检修才能保障其发挥实际应用效果。但是由于农业水利建设工程项目是外包工程,而管理人员为市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若是管理员专业性不强,或者管理人员并非全程参与工程整体建设甚者全程无参与,这导致管理人员无法了解工程建设结构,从而无法保障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良好管理,给农业灌溉与泄洪排涝带来制约,严重则影响农业劳作。在农田改革初期,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行初期,部分地区农民为了保证水利设施自给自足,便于使用,其在农田附近增修蓄水池、鱼塘等用于农田自行浇灌排水工作,导致少有人管理整套的水利设施系统的完善。由于缺乏常年管理与修缮,水利设施的建设也少有人支持,导致工程闲置,即使建成,也无法发挥水利工程的实际作用。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水利措施与建设标准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需要从基础设施中入手,与时代先进技术接轨,把科技手段融入工程建设中,相关管理建设部门应该积极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手段合理规划水利工程的路线,做到缓解旱情要及时,排洪抗涝不冲突[3]。要提升水利建设的标准,促进其创新与更换,在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老旧水利建设,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根据地域不同,使用性质不同,规划出符合地域差异性的水利建筑设施。增加农业设施的完善程度,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国民农业经济值,满足人民物质需求。
(二)提增加资金投入
水利设施的完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国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增加资金监督机制,固定资金走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外流。此外,相关部门应该为水利建设的创新与扩建争取资金补贴,必要时可以和当地个体企业进行联动合作,进一步为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奠定基础。
(三)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农村的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仍不够健全。农村的水利设施是由乡政府承接与监督管理,村委会委派人员直接管理。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巡查与维修,对水利设施建设不够了解[4]。针对此情况水利设施的监管部门可以先构建标准化的管理体制,等级化工管理,制度严明,指派专业化人员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将可能发生的情况及解决方案进行指导,实际操作训练,提升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准,水利管理部门应建立专业管理小组,做好水利应急情况解决并对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定期巡视[5]。此外应制定农业用水管理要求,调动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应用的积极性,倡导农民科学用水。维护水利基础设施。有关部门应积极强化与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其节流环保、避免浪费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的小型水利建设中还存在着亟需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只有从各个方面准备工作都做好,才能在建设中减少问题的发生,并在问题发生时能运用调控能力和政府宏观治理手段及时解决。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地区水利建设部门应配合我国农事生产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创建适合地区自我发展的小型农业水利建设体系,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完善小型农业水利建设,如此才能推动农业科技不断不能进步,才能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拉动内需,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郝明林.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9,000(009):209.
[2]杨晓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20,v.14(09):183-184.
[3]马焱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20,v.51;No.348(08):87-87.
[4]徐祥生.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9,000(011):192.
[5]刘进.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20,v.10(0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