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禹泽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1200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与其他农业大国相比,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因此,为了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对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建设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方面的作用。基于此,以下对农田水利管理促进防洪抗旱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防洪抗旱;分析
引言
目前,该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早期阶段,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各个领域的竞争激烈,但并非所有领域的发展都是理想的。例如,在农业领域,水资源管理是一个关键因素,但由于各种因素,例如技术、概念缺乏掌握和工作人员缺乏识字能力,很难真正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
1农田水利工程队防汛抗旱的作用
1.1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东西跨度较大,气候呈现出多变的特征,在时空上出现严重的分布不均情况,同时由于自然灾害较多,尤其是洪涝以及干旱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农业生产。因此,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掌握灾害的发生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建设水利工程就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在发生洪涝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疏导,遇到干旱的情况则可以将积蓄的水量引用到农业灌溉中,降低灾害发生的程度将因为水分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灾害程度降到最低。
1.2实现节水灌溉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极易受天气因素的制约,干旱时无法及时灌溉,洪涝时无法及时排水,雨水多发时灌溉频繁,雨水较少时则无法浇灌,从而使农作物产量很大程度上依赖天气。而通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对水资源加以合理调配,而这对于节水灌溉的开展是大有裨益的。
1.3调节水量的空间分布
农田水利项目有助于将湖泊、河流和溪流中相对集中的水资源转移到偏远的农田,并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农田建造水利系统,使水资源能够运出现场,满足干旱地区的用水需求,作物生长和牲畜用水需求,这些都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2当下我国农田水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管理意识不足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产权模糊、责任不明的问题。虽然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隶属于乡镇水利服务站管理,乡镇水利服务站会安排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定期养护管理,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极易出现问题故障,从而无法发挥其应有功效。
2.2农田水利的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农业用地水管理面临两个主要挑战:缺乏适当的农业用地水管理方法和修复陈旧的基础设施。许多受影响单位的农业基础设施产权不明确,缺乏适当的管理人员,造成了业务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的问题。城乡农民用水协会负责农田水资源的管理,但由于农村改革,农民用水协会变得不起作用,农田用水设施的管理不一致,造成资源管理问题。
2.3基础设施落后
要想推动农业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充分发挥农田水利措施的防汛抗旱功能。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农田水利建设日益重视起来,并且意识到农田水利设备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农田水利设备应用时间已久,普遍存在老化问题,从而致使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
3农田水利管理与防洪抗旱的策略
3.1做好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新时期,要加大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避免水资源浪费,提高农田灌溉质量。
当前我国在积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工作的同时获得了突出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这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做好技术推广,引导农民选择合适的节水设备,采用更先进的滴灌、喷灌、微灌等方式,提高灌溉质量和作物产量。依靠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科学,有效地避免水分流失,灌溉更加均匀,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以及收入的提高,还能够改善污染的现状。
3.2加大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程度
近年来,我国积极鼓励研究节水灌溉技术的发明,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节水灌溉新技术取得了重要成果,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各国政府应适当指导农民选择节水设备,积极推广更先进的灌溉、滴灌、喷灌和微灌溉技术,以便有效地提高农业产量。可通过广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农田水管理的效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业生产的收入,而且还有助于改善农业污染等问题。
3.3采用渠道防渗技术
水的输送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只有做好防渗工作才能真正做到节约用水,最大程度利用水资源,保障农田能够得到灌溉。一般情况下,农田水利灌溉传输渠道多采用石块以及防渗材料进行建设,通过利用混凝土能够有效避免水分蒸发,因此会设置U型混凝土渠道来扩大水的传送容量,控制过水断面,达到提升灌溉效率的目的。还有一些地方会在砌石以及混凝土防渗板下铺设一些聚苯二烯泡沫塑料板,防水以及保湿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应对渠道冻害问题。挖土成渠是传统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灌溉的主要方式,通过引导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若没有对渠道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出现严重的水资源蒸发以及渗漏问题,使水资源浪费严重。这种传统模式下的灌溉方式只能利用60%的水分,水资源流失严重。因此,在输送水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对输送过程中水资源损失的情况进行控制,以最大程度节约水资源;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布设防渗型输送管道,及时检查管道渗漏问题,达到控制水资源流失、降低灌溉成本、提升灌溉效率的目的。
3.4加大防洪除涝工程管理力度
农业用地水资源管理需要更加重视防洪,有关工作人员不能仅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衡量防洪设施在农业用地水资源管理项目中的重要性,因为经济效益更能体现社会效益。防汛和防洪项目是公共农业水利设施,可直接影响财产安全和人民的生活,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当地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因此,地方当局应重视建设和管理防洪项目,充分发挥防洪项目的作用,促进农业发展和实际生产。
3.5有效控制水污染浪费现状
如今依然有很多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导致水资源污染现状依然严峻。基于这一现状,需要对水资源污染问题做出有效控制。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去宣传水资源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倡节约用水与合理用水,有效节约水资源。避免滥砍滥伐等现象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环境问题。
3.6完善农田水利工作管理体系
在水土保持领域,有关单位注重预防洪水和干旱,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效率,需要加强管理系统的改进,同时注重系统建设,以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换句话说,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确立正确管理的概念,有效管理设施的运行环境,加强后续维护管理,以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基本灌溉以及风险预防和控制。首先,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根据预防水灾和旱灾的具体目标,有必要加强管理系统的优化,澄清具体的管理过程,并确定管理目标。此后,需要加强引进、培训和定期组织基础设施的功能性维护,以便及时发现故障风险,并利用专业技术手段进行维护,以确保农业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与此同时,正在积极建立问责制度,以便在风险发生时明确查明责任人,并迅速解决风险问题。
结束语
农业的发展有助于维护粮食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促进农业发展,有效改善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新时期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依靠做好农田水利管理,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做好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和防洪抗旱的联系,并提高防洪抗旱的能力,积极应对各种灾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的对策[J].江西农业,2020(08):57+59.
[2]马权清.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