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建设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 龚丹丹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龚丹丹
[导读] 摘要:目前,BIM技术已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浙江成悦科技有限公司  315000
        摘要:目前,BIM技术已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智能建筑过程中,BIM技术可以直接反映出平面图中无法显示的空间的实际状态。然而,在智能工程建设领域,BIM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满足建筑智能化建设的应用需求,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一步开发。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BIM技术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智能工程;应用
        1BIM技术特性
        BIM技术的协同工作环境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所有环境都能在一个可持续、透明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利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可以对建筑构件的任何信息变化进行检查、验证和检查,确保BIM技术能够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相比,BIM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1视觉设计
        BIM技术的可视化设计功能在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视化功能的最大优点是获得您所看到的内容。无论建筑工程中有什么隐蔽工程,都可以通过BIM技术直接看到。随着建筑工程管理智能化建设的发展,智能化手段被用来管理复杂的建筑工程管线布置。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1.2空间碰撞检查
        空间碰撞检测是BIM技术的另一个特点,在建筑工程各专业项目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建筑工程的复杂性,智能建筑工程成为必然,建筑工程智能化建设离不开BIM技术。面对复杂的建筑空间,BIM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清晰的管道、建筑物和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使设计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因此,利用BIM技术工程师可以发现管道与建筑空间和结构之间可能发生的碰撞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1.3关联变更
        BIM技术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是建筑工程各专业设计信息的集成。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中,所有的专业信息都会被汇总到一个建筑模型中。无论哪个专业发生变化,其他专业和最终的建筑设计视图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设计师只需在现有建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即可。BIM技术具有强大的关联修改功能,使建筑设计的修改量大大减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4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实现了建筑模型各专业的整体规划。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模型设计在各个模块下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协同设计将各专业的设计文档集成到一个建筑模型中,实现各专业的信息共享。协同设计行程的建筑模型会随着各专业的变化而变化,并自动更新,以保证建筑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2BIM技术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智能工程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
        在建筑工程初期的建设理念中采用BIM技术。收集施工现场的各种有价值的数据,存储在BIM数据库中,利用BIM技术自动分析智能工程设计可能遇到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建立周围环境模型。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太阳辐射的范围,收集BIM模型数据,更全面地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设计人员需要了解施工现场附近的实际情况以及与建筑工程的关系,制定明确的规划方案。然后利用BIM技术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最适合的智能规划设计方案。在设计初期,BIM技术可以提高规划方案的有效性,建立智能化的工程模型,充分发挥BIM软件的作用,得到最佳的材料配合比和预算。然后,将得到的信息作为一种合适的施工方法,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智能工程的施工质量,节约资金投入。
        2.2智能工程质量控制阶段采用BIM技术
        在质量控制阶段,利用BIM技术建立BIM模型进行质量管理。Revit使用BIM 3D碰撞监控技术,向NavisWorks创建模型,并通过传输后创建的碰撞模式对系统内的所有数据进行分割,然后启动碰撞监控,并通过NavisWorks对碰撞监控的数据进行整合,得到最终的监控结果。在建立了BIM模型后,对BIM模型的质量进行了分析,实现了BIM模型的质量管理。在此期间,有必要利用BIM技术建立仿真培训系统。

智能建筑的三维模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调整,以确保智能建筑的三维模型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充分发挥BIM三维碰撞监测技术的优势,调整智能施工现场的管线走向布置方案,加强智能化建设智能管道布局。
        在质量控制阶段,BIM技术可以创建三维空间,构建智能集成管理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突破二维系统质量管理的局限性,有效提高智能集成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管理体系,确保管理质量。通过三维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通过与周边环境的整合,使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可视化功能的使用可以增强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可视化管理,利用计算机软件,根据软件界面显示的内容调整施工方案,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比如在一些大型智能建筑工地,一些建筑材料比较重,运输到加工、材料存放区的施工现场,根据风速或其他干扰因素设置安全门槛。如果物料运输过程中物料的重量和数量已经超过运输安全值或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系统将发出预警。根据日常工作目标进行精细分类,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要求的时间划分任务,施工人员结合个人能力水平来选择任务,如果能力水平高,可以多承担任务,从而激发施工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能力水平。对任务分配系统中设置的施工数量和时间需要进行详细登记和核算,验收后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也要上传系统进行定期考核,以增强智能工程的整体素质。
        2.3BIM技术在智能项目管理阶段的应用
        2.3.1安全管理
        将BIM技术应用于智能化项目管理阶段。首先,为了保证现场施工管理的安全,需要通过该技术建立一个安全实验基地,并将BIM模型输入到VR系统中。当模型处于三维漫游状态时,可以观察模型的反馈信息,是否存在坠物、火灾等安全隐患。然后进行示范讲解,要求全体员工进入施工现场后树立安全意识,按规定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确保安全操作规范化。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安全监测。建议采用无人机和BIM技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控的自动化程度,使所有安全设备的显示更加直观。
        2.3.2成本管理
        利用BIM技术进行成本管理,需要在BIM模型中输入成本管理数据,如预算文件、施工图纸、施工进度计划等,根据不同专业的施工现场、施工进度的各个环节、各个施工范围进行多维计算,工程量和分包量。将实际成本输入模型,利用BIM技术进行成本控制。
        2.3.3施工综合管理
        智能化项目现场施工综合管理,输入BIM模型,建立模型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直接观察施工过程。同时,收集施工现场的日工程量、施工进度、资金成本等信息,综合后准确计算资金成本,了解施工进度。在此期间,我们还可以进行冲突分析,调整各个环节的衔接。基于智能工程建设,BIM技术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将BIM技术与智能机电设备管理方案相结合。作为智能工程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机电设备4D模型的建立,为机电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提供直观的特征,实现实时治理。此外,还可以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和GPS技术对现场所有机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使监控施工更加方便;二是建立BIM模型,将模型导入智能工程的监控过程中,并收集每日施工现场图片作为创建点云模型的基础。采用机械学习方法将点云模型与BIM模型进行比较,通过独立辨识可以了解施工进度。
        2.4 BIM技术在智能工程交付阶段的应用
        智能大厦建成后,需要进入交付环节,需要做好交付文件、质检等准备工作。在交付阶段采用BIM技术可以提高工程交付的效率。BIM技术可以采集与智能建筑相关的所有数据,并输出到BIM系统中,作为评估建筑工程质量的依据,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智能建筑建设的现状。计算机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手工计算形式,提高计算数据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在交货阶段因计算而产生的误差。
        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广泛应用于智能设计、智能质量控制、智能安全管理、智能造价管理和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等领域。将BIM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施工中,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行业各专业的协作能力,而且可以实现工程应用的模块化、标准化操作。因此,将BIM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文钊.浅析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19(32):70-71.
        [2]刘凯歌.建筑智能化中BIM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8):134.
        [3]杨熊,于军琪,赵安军.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J].现代建筑电气,2016,7(10):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