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京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武汉市 430040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产生的媒体形态,如网站、博客、播客、微信及新闻APP、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截止2020年9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54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9.2%,规模达9.45亿。
一、某市民营新媒体平台的现状及传播特点
(一)某市民营新媒体平台现状
目前某市新媒体平台尚处于发展状态,各类平台数量相对较少,覆盖范围相对于传统媒体仍然较弱。但个别平台由于起步早、竞争少,已经在业内形成一定的寡头态势,在其用户群体中拥有很深的影响力(如某市人论坛、掌上某市等)。
播客和新闻APP在某市尚不成熟,目前某市民营新媒体平台主要集中在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等三类渠道中。网站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民营平台是某市人论坛,论坛注册用户达130万,日均发帖量5000至10000,是某市成立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本地门户网站;其他同类网站还包括某市论坛、某市视窗网、某市生活网等。微信公众号方面:较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包括掌上某市、某市生活圈、某市微生活等,其中掌上某市关注人数10万以上,日均阅读量15000左右;某市生活圈关注人数74070,日均阅读量16000左右;某市微生活关注人数42790,日均阅读量7500左右。博客方面:较有影响力的博客包括某市微闻、某市同城会、某市身边事等,其中某市微闻关注人数88255人,发布信息5540条;某市同城会关注人数71480人,发布信息14166条;某市身边事关注人数37911人,发布信息1547条。仅从阅读量角度分析,拥有日均10000以上阅读量的新媒体平台,其影响力已经接近某市主要报刊和广播电台的影响力。
(二)某市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以上述新媒体平台为例,某市新媒体平台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以下鲜明传播特点。
一是问题反映更为迅速。网络信息的发布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采集、编排、审核、校对、发布的流水线式过程,而是依靠群众碎片化、零星化的信息共同拼凑而成,不要求严谨的理论逻辑,不追求完整的叙事架构,其信息反映速度和敏感度必将远远高于传统媒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15年度全国500件社会热点事件的统计表明,其中44.4%的事件由互联网披露而引发社会关注。就某市新媒体而言,以7月24日7点左右某市电视塔起火事件为例,7点31分微博话题“某市突发”出现相关图片,8点01分微信公众号“某市微生活”推送了相关图片和简要分析,如此的反映速度在传统媒体是很难想象的。
二是主题内容更为亲民。网络是现实社会的镜子,虽然具有虚拟性,但总体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关系。目前某市新媒体平台类型较为单一,以生活服务类为主。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对于政策解读、经济走势等宏观方面关注很少,内容主要涉及就医入学、购物消费、饮食娱乐、休闲旅行等日常生活方面,更加容易吸引群众参与和关注。特别是对于影响群众生活的社会问题方面,新媒体平台敏感性极强。其中,网站平台涉及内容较为综合,市民权益维护、消费维权等方面关注度较高,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关注度倾向于市政设施问题和社会不文明现象。
二、新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新媒体因其言论自由度高、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鲜明特点,引发了社会心理生存方式和价值认同的新变化,对我市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新媒体传播内容的任意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新媒体环境中,信息具有高度共享性,在网络空间中存在着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内容,群众能够从中任意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文化并受文化意识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首先,主流意识形态一般理论性抽象性较强,与网络话语亲民接地气的特征相比,自然会缺少感染力。因此,较为注重逻辑、晦涩高深的主流意识形态很难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和接受,削弱了其在群众中的认知深度和广度。
其次,新媒体经济是吸引眼球的经济。为了获得更多关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内容天生具有反权威、反传统的属性,非常符合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口味。
部分平台为追求新奇和差异,刻意“消费”传统英雄和传统价值观,甚至以历史虚无主义怀疑和否定既定历史,对传统历史观、传统道德和社会秩序造成极大冲击。如,前几年盛传的“狼牙山五壮士是逃兵”、“刘胡兰是精神病”、“邱少云不可能忍住火烧”等歪曲史实的报道,给青少年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第三,新媒体传播信息速度较快,缺乏对事实严谨细致的求证,因此经常出现夸大宣传的假新闻、假消息,很容易给群众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煽动集体情绪。如,疫情期间的假消息、假新闻,引发阅读量超千万级甚至数亿级的网络热议。
三、新媒体时代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新媒体平台带来的并非全部是风险、问题、挑战,更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契机。近年来,从党中央到各级党政部门越来越重视新媒体的作用,清醒认识到新媒体是实现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资源。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做好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顺应技术发展和舆论传播趋势,在话语权的争夺中掌握主动权。
苦练内功,不断加强自身阵地建设。当前,传统媒体以上对下、以点对面的单线性、灌输性的宣传方式,对当前高度互动、人人发声的网状媒体环境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争夺新媒体话语权,必须以政府公信力为依托,着力打造具有更大灵活性和影响力的自有新媒体平台。2019年8月30日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 亿,占网民整体的59.6%。已经成为新媒体舆论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
具体到某市来说,整合资源、建强平台。目前,某市现有的的政务新媒体主要有“某市发布”政务微博微信,“精致某市”党政客户端等。其中,某市发布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49100,日均阅读量14730,某市发布微博拥有粉丝39749,发布信息3428,影响力不亚于民间新媒体平台。但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浪潮,某市的民营新媒体平台将更加专业、更加具有竞争力,政务新媒体平台必须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首先,整合人力资源。探索利用外包服务的方式,抓紧组建政务新媒体平台专业的运维团队,明确岗位职责,细化任务要求,加强业务培训,严格奖惩考核,确保政务新媒体平台更加专业化。其次,整合信息资源。借助公共服务的有利条件,将政府掌握的教育、医疗、社保和社会安全等群众最关心关注的信息资源,统一整合到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布,切实增强自有平台的吸引力和公信力。第三,整合用户资源。加强省市之间、市县(区)之间和市与市之间的政务新媒体平台联动,相互支持,彼此宣传,共同提高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8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微信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开通政务微信微博后,及时入驻“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微博微信大厅,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安徽政务微博微信矩阵。某市也应参照实行,构建某市协调统一、上下联动政务微博微信矩阵。
积极互动,增强功能。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不能唱“独角戏”、“自说自话”,仅仅满足于完成信息发布任务,必须加强互动回应,和群众“有问有答”,对群众“有求必应”。以某市交警支队为例,该单位在某市人论坛开设“网评交通”版块,以“某市交宣”为版主,先后发布交通领域宣传主题1121帖,回应群众咨询和需求1457次,反映迅速、信息权威、解答详尽,受到网友普遍好评,形成“有问题找交宣”的良性互动。同时,该单位开设的某市公安交警在线微博,拥有粉丝60559人,发布信息9747条,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民营新媒体平台。这一实践,充分说明了政务新媒体与群众互动回应的必要性、可行性。面向公众开放微博评论、私信以及微信留言功能,积极开展在线交流,在重大政策出台之前和执行过程中了解公众需求,倾听意见建议,及时受理和回应咨询诉求、意见建议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组织“精致之城·某市网视”网上宣传和“精致某市·风采秀”等网络评选等活动,通过互动交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探索便民服务新渠道。特别是紧跟智慧城市建设步伐,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开通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加强公共服务数据库建设,搜集整理气象、医疗、教育、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等公共信息资源,以及投资、生产、消费等经济领域数据,方便公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