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陶志成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陶志成
[导读] 摘要:企业要想牢牢把握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就要尽一切努力保证企业人才队伍的完整,将人才管理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  361000
        摘要:企业要想牢牢把握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就要尽一切努力保证企业人才队伍的完整,将人才管理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企业日常经营的目标是实现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这些目标与企业人才队伍的努力分不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企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引进人才、尊重人才以及管理人才都要建立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进而便于企业更加顺畅地开展其他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管理;作用
        1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主要指的就是企业在针对人力资源需求、、人力招聘以及人才筛选、人员的教育培训、人员的考核、人员的薪资制定以及薪资发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一般主要指的就是企业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或者采用管理软件等工具,对企业人力资源有效优化,有效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对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实现最优化处理。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员工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现阶段,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十分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这一现象不仅员工管理工作受到影响,更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要从员工管理制度着手,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规章制度问题,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从而避免企业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2.2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现阶段,虽然一些企业对于设置专门的人事部门赋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如果缺少良好的专业水平,很难充分理解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招聘、考核等,不利于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甚至对于企业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2.3员工工作内容分工不均
        由于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进一步导致员工的工作分配不均,出现工作职责不明确等现象。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时刻对下属员工工作量和工作内容进行监督,还存在老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分给新员工的现象。其中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说新员工对公司环境不了解,没有熟识的同事,最后选择隐忍和退步,或者说新员工为避免节外生枝,相比揭发其行为,还是做出“吃亏是福”这种选择等。以上这些都是员工的主观意识,但是作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这样的现象是不应该存在于员工工作环境中的。为了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职责,企业需要做好工作分析,确定各部门职能和各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的团结意识与集体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企业有序的经营,避免新员工的离职,也要避免老员工的压力过大,有效防止人才流失。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3.1规范人力资源的招聘
        通常,企业在对于人员招聘工作中,很难通过面试者自身的外在形象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工作岗位的胜任工作能力。所以,在面试者面试当中,一般可以采用相关的测评方式对于面试者自身的个人能力进行考察,以此将其作为面试人员决定是否对于应聘人员进行聘用提供良好的依据。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当中,还存在较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对于一些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企业队伍来讲,企业和人员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较为短暂的一种雇佣关系,短期之内人员自身的表现使得企业对其不能实施全面的评判,很难挑选到真正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员。

为了能够应对这种问题。企业在对于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整体的工作能力不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按照人员在工作当中的实际表现来对其未来工作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使得在实际的工作中,将自身的工作能力最大化的体现。同时,还需要使得其和整体团队能够进行磨合,人员也能够对于自身的岗位更加的熟悉,并且确保使得其可以很好的将自身优势和企业的工作内容有效融合,使得自身在整个团队中的价值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相对于一些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企业来讲,人员和企业之间往往签订的是一种长期雇佣劳动合同。对于此类长期的雇佣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人员的适应期延长,缓冲时间也可以延伸,并且,可以使得企业的时间以及经济损耗降低。
        3.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对于该机制来说,可以对员工予以准确评估,尤其对于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人员配比情况等。企业应灵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工作成果和为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为企业创造出更多宝贵的财富和价值。基于员工自身视角,不仅可以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予以明确化,而且还有助于员工之间竞争意识的形成,确保员工良好的工作状态,投入较高的工作热情,从而致力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基于良性竞争环境角度,员工也可以更加明确自身的工作能力,做到查缺补漏、优势互补。
        现阶段,在绩效考核方面,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应严格考核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工作状态,为确定员工的薪酬待遇水平提供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其次,在考核方面,应分析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引导员工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并充分发挥出自身长处、弥补短处,密切联系企业发展需求,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应对员工的责任意识赋予高度重视,员工对于工作的投入度和热情程度,可以充分体现出责任意识。基于本质视角,绩效考核可以双向判断分析员工、企业,所以绩效考核制度非常有利于企业、员工的发展,从而实现双赢目标。
        3.3实行薪酬激励政策
        针对员工薪资水平较低这一问题,企业构建的工资体系除对外要具有竞争性,对内还需要实行薪酬激励政策,即将员工的整体工资划分成多个组成部分,除了基本工资以外,还需要设置业绩奖励,业绩越高的员工薪酬自然就高。虽然每一个企业的业绩评定标准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让付出努力的员工得到相应的回报,使员工拥有更好的薪资待遇,这样也就会在工作方面更加用心,企业也就会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政策。通过“员工绩效上升—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奖励政策—员工绩效上升”薪酬激励政策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动力,形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良性循环,也实现了企业的经济管理。
        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中,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为了使企业发展得更快,就必须完善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薪酬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发展和进步阶段,高质量和专业人才一直在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主要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内部人才的竞争。若是企业拥有一些高质量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士,他们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让企业在长期竞争中占据优势,并且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内部人力资源的薪酬激励管理。
        结论
        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通过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认可度,高度认可和接受企业文化,确保企业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企业来说,应提高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高度重视,对员工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构建,实现人力资源方案的优化,将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旖珏.浅谈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06):7-8.
        [2]徐巧会.人力资源经济规划与管理工具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9):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