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探讨 谢淑群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谢淑群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出行变得越加频繁。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出行变得越加频繁。如何强化施工技术质量管控,有效提升工程质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质量
        引言: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其工程质量与技术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领域内研究的重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类型多、工艺复杂,结合工程施工标准与国家相关要求,科学选择技术类型,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与控制,才能够有效保障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为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1.工程概述
        市政道路作为一个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关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如何提升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技术质量管控效果,保证道路的质量能满足当前城市的发展需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本文以某地区路面提升改造工程为例,探讨强化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质量管控的方法。
        1.1项目背景
        某地区项目作为生活区及繁华商业区。近年来,路面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害,为此,海沧区市政建设管理中心委托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该路段进行改造设计,力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为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1.2道路现状
        项目周边建筑包括乐海百货、天心岛小学、滨海上城住宅小区等,道路两侧车辆密集。道路呈直线性,总长度为879.381m,红线宽度24m,道路的纵坡小于规范最小纵坡要求。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部分路面出现了破损、裂缝、车辙、沉陷、龟裂等问题,整体路面条件较差。
        1.3筑路材料
        该路段主要改造形式为重做路面结构,所需土料、砂石、钢筋等材料可在本地采购或从附近市场采买,周边的路面情况已可以满足本次施工筑路材料的短途运输要求。
        2.改造设计思路
        设计人员充分考察了该路段的具体情况,决定利用现有路段的平面线形,将改建路段与已建的路段进行合理的连接,在保证道路交叉口能够满足车辆转弯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小路面施工对周边群众生活出行的影响。
        2.1路面结构
        检测公司对原状道路的弯沉检测结果表明,该路段整体的完成值偏大,结构强度不够强,故改造方案为路面与路基挖除后重新铺设。主车道路面采用的结构层是:5cm厚SMA-13改性沥青(SBS类I-D级)+7cm厚AC-20C沥青+1cm厚橡胶应力吸收层+20cm厚水泥混凝土(抗折≥4.0MPa)+20cm厚3%水泥稳定碎石+15cm厚级配碎石。
        2.2人行道及无障碍
        根据原状人行道的病害情况,结合项目的核心地理位置,融合海绵城市理念,该项目人行道采用50cm×25cm×8cm的砂基透水砖进行铺设,结构由上至下分别为8cm的砂基透水砖、3cm的中粗砂、200g/m3的土工布、18cm的无砂透水C20混凝土、15cm的厚级配碎石以及压实的素土,其压实度应超过90%。为了满足老人、儿童或者视力、肢体残疾者出行需要,在道路的人行横道、交叉口、桥梁、公交车站等处铺设行进盲道,以便提醒以上人员能够顺利让开道路上存在的障碍物。
        2.3污水管改造
        依据该地区污水管道CCTV检测项目评估报告书》,该段地下污水管道W29~W50处破损较为严重,其他地方也存在一定的损坏。施工过程中,采用PVC-U玻璃钢复合缠绕管对破损污水管进行更换,从而保证污水管畅通,满足人们污水排放需要。
        3.施工要求
        3.1施工组织
        道路标准横断面5m人行道+14m机动车道+5m人行道,双向4车道通行,污水管位于左半幅两车道分界线下方,为本项目的施工难点。整体施工组织如下:第一阶段:污水管及路面结构层恢复(沥青面层除外)施工,占用左半幅2个车道,右半幅2车道改为双向通行,两侧人行道保持通行(见图1)。第二阶段:右半幅路面结构层(沥青面层除外)施工,占用右半幅2车道,左半幅2车道改为双向通行,两侧人行道保持通行。第三阶段:路缘石及人行道施工,采用左右幅分开施工,单侧施工占用人行道及1.75m机动车道,其余区域双向通行。第四阶段:面层沥青摊铺,采用夜间23点~次日5点施工,每次摊铺半幅路面,另外半幅及人行道正常通行。第五阶段:路面标线施划,交通平峰期施工,影响较小。
        图1.第一阶段施工区域横断面图:
       
        3.2污水管道施工
        该施工区域的污水管为在用管道,主要采用堵、引的方式进行处理,保证周边地块污水正常排放。同时,按照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抽取管段对管道进行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并恢复路面结构层,确保项目施工质量[1]。
        3.3路面及人行道施工
        考虑项目地处繁忙路面,对道路通行需求高,采用C20混凝土代替5%水泥稳定碎石层,待混凝土达到70%强度后开放交通,有效降低养护期对交通的影响。路面结构施工管控重点:(1)对路段的现状管线情况进行调查,及时与管线产权单位联系并采取相应管线保护措施;(2)结合现场情况,挖掘引流或抽排,及时排除积水[2],避免积水对路基浸泡造成破坏;(3)采用商品水泥稳定料及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垫层灌缝饱满,保证垫层施工质量;(4)严格遵照沥青混凝料配合比,控制沥青层面摊铺温度,合理碾压,自然冷却降温后开放交通。人行横道施工管控重点:(1)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铺砖拉线辅助,确保缝齐面平;(2)保证缘石等长顺直,弧度异形加工,勾缝饱满整齐,确保线型整齐流畅;(3)垃圾废料日产日清,尽量降低施工对该路段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3.4施工注意事项
        污水管道施工管控注意事项:(1)要依据排水及其他管线的相对位置,合理布置管道的标高,明确管道的覆土深度,尽可能避免污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之间产生冲突;(2)在污水管道回填时应注意在管顶50cm以下分为分层对称回填中粗砂,灌水密实,管顶50cm以上部分分层回填砂性土,并采用小型机械碾压密实;(3)在施工地点附近设置明显的警戒标志,避免安全隐患;(4)合理安排交通,尽量避免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问题的出现[3]。
        结论:
        简而言之,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市政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作为城市基础设置建设的一部分,保障其工程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策略显得更加紧迫。文章就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为内容,展开了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美炀.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20(29):41.
        [2]韩志鹏.关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探讨[J].四川水泥,2019(09):228.
        [3]殷井岗.市政机电安装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管控分析[J].门窗,2019(13):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