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卓建辉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应该积极面对新时期学生对于课堂的需求
        卓建辉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中学,福建省三明市 365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应该积极面对新时期学生对于课堂的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方法,不但能够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同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应用
        引言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面临着新的要求、新的挑战[1],教师不但要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核心素养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新时期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促进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与初中物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借助任务驱动方法的优势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
        一、在初中物理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的重要意义
        物理学科不但是理论型学科,同时还是实践型学科[2],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借助物理学知识,能够实现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我们还能够对各种原理、现象认识的更加深刻。初中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模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更加重要。将任务驱动法与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物理本质的探究,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理性、科学,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物理教学有了本质的改变,学生从学习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学生通过任务完成的过程逐渐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了如何进行解决方案的设计,如何进行总结、归纳等等,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会更加完善,有助于进行教学目标、学习过程二者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借助情境创设,明确学习任务
        “声光热电”是初中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极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回归”,通过首先进行教材内容的分析,接着是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学环节的设计,这样就能够将系统的物理理论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相互关联但又独立存在的“子任务”,这样任务驱动就会方向非常明确。
        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教学内容为例,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学生都有直观、感性的体验,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都看到过“光的折射”现象,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提升。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任务的设定:“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定义”、“光的折射定律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光的折射?”等等,教师在进行任务设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关联、递进,形成一条“任务链”,任务的核心都紧紧围绕“光的折射”的教学主题,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使不同学生对于光的折射知识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二)进行任务的分析,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由于初中时期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同时学生接触到“光学”的知识也是少之又少,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的讲授时,应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直观化,更加形象、生动,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教师在构建表象、内涵之间的关系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究。
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教学内容为例,当设定任务“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筷子伸入水中看上去像断了一样”的例子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得到“光的折射”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接着进行引导,设置相关的子任务:“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定义”,同时中间穿插相关的实验,例如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放入筷子,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也就是由第一个任务过渡到第二个任务,任务驱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直观上的获取”变成了“微观上的分析”,学生进而深入探究,得出相关的结论。依据这样的任务主线进行不断的探究,最终把相关的物理知识研究的更加深入。
        (三)借助合作学习,促进任务的完成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加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进行辅助、引导、适当的点拨等,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知识掌握能力等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可以借助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群策群力,帮助学生实现任务的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合作探讨、小组间的协作探究等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必要的设备等等。借助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人物理潜能能够得到有限的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有效提高。
        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教学内容为例,“什么是光”的实验方式简单,容易上手操作,借助合作学习,学生很快能够走出“太阳和月亮是光源”的误区。有不少的学生之前认为:太阳和月亮是光源,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任务的质疑、问题的分析、结论的总结等,最终认识到太阳和月亮不是光源。虽然只是观点上的简单转变,但是却是学生物理思维的变迁,当面对任务“看不见的光”时,学生会自然联想到自然界中是否有看不见的光,就有效的缩小了探究任务的范围,学生接下来就会思考:有何作用?教师接着再进行引导,用相关的实验进行验证,红外线有热作用(即热效应),可应用在红外夜视仪、诊断疾病、遥控等方面。重点提示:红外线进不可见光,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师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提升,教学效果不好。将初中物理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掘任务驱动的优势,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均有一定的提高,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也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玉洪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16.
[2] 王小贤.任务驱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03):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