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雷亚坤
[导读] 摘要:我国拥有世界上里程数最多的铁路网络,每年通过铁路运输数以亿计的乘客,但是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我国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受到了制约,致使铁路客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影响我国铁路客运事业的发展。
        大秦股份有限公司大同站  山西省  037000
        摘要:我国拥有世界上里程数最多的铁路网络,每年通过铁路运输数以亿计的乘客,但是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我国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受到了制约,致使铁路客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影响我国铁路客运事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提升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水平,本文将从铁路客运的特点为出发点,探析阻碍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的因素,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解决民众的出行问题,我国近年来建设了许多高速铁路工程,从而也因此加快了我国GDP的发展速度。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开始投入运营,我国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尚无法满足铁路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求铁路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并引入智能化设备来提升我国铁路客运乘降组织的智能化水平,从而促进我国铁路服务效率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对推动铁路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意义。
        一、铁路客流的特征
        铁路客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即:(1)复杂性。铁路客流的组成主要有三类,即:农民工、学生以及旅客,不同旅客表现的流动特征存在差异。(2)时间稳定性。铁路客流的高峰期表现的较为稳定,随着民众出行意愿的不断提升,大部分民众会选择在假期进行出行活动,而学生出行多在寒假与暑假。(3)动向明显性。旅客、农民工以及学生的出行目的地有着明显的动向明显性。例如,农民工多把目的地设置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省份,游客则多以旅游景点为主,学生则是在家与学校之间往返。
        二、制约我国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的因素
        我国铁路客运系统可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为了提升客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我国近年来对客运系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尽管添置了许多智能化终端,但是在乘降组织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1、旅客身份认证
        通常来说,当前主流的身份认证手段有三种,即:信息秘密、信任物体与生物特征。信息秘密指的是事先认定的口令与密码等;信任物体指的是与个人身份绑定的智能卡、身份证以及护照等;生物特征则指的是人脸与指纹等。在当前铁路客运系统中,主要采用信任物体的身份认证方式,当旅客在进入火车站前,需要使用身份证完成旅客身份的认证,待认证通过后方可允许进入火车站。与其它认证方式相比,基于信任物体这种认证手段比较复杂,并且旅客必须要出示身份证件才可完成认证,如果身份证件遗失则可能会影响旅客的出行。无论从安全性还是从易用性,基于信任物体的身份认证均不如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方式。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手段已经在许多安全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应用效果十分显著,铁路部门也应了解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方式的优势,并有针对性的将其应用在客运系统当中。
        2、乘车权限判断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可以用其它方式取代纸质车票,提升铁路系统对旅客乘车权限的判断效率。其中,铁路权限判断系统可以将身份证信息与乘车信息相互匹配,乘客只需用身份证便可作为乘车凭证,使铁路出行流程变得更加简单,省去取票这一环节,有助于提升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水平。总之,注重对旅客身份认证方式进行优化与升级,可以为客运组织流程带来变革。
        三、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的策略
        为了加快铁路行业发展,使铁路客运系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铁路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对客运组织模式、流程等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实现提升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水平的目的。


        1、注重生物识别技术的引入
        当前,由于基础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旅客智能认证系统中融入生物识别技术,可以为旅客乘车全过程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撑。生物识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旅客身份进行认证,并为购票旅客设定相应的权限。所以,旅客在出行前应在铁路系统中进行注册,由系统收集旅客的基本信息以及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并存储在铁路系统的数据库中。当旅客在购票、检票过程中,只需要在生物特征识别设备中进行认证,便可有权限乘车。生物识别技术的引入,可以省略人工校验环节,并且也不需要旅客携带任何身份证件,有助于提升旅客的出行效率与出行体验。此外,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可以由识别系统自动对旅客身份进行认证与识别,并且旅客不需要再拿有效证件便可完成购票与认证,黄牛囤票问题也可得到解决。最后,车票信息不可复制,进一步杜绝伪造车票、使用假身份证件等情况的发生,旅客购票、退票等操作也可更加快速地在网上完成,提升旅客乘车体验与便携程度。
        2、实行铁路旅客注册制
        2.1 建立旅客电子身份档案
        生物识别技术的引入,可以提升铁路客运乘降组织的智能化水平,旅客身份认证更加安全、可靠,并且也可促进客运乘降组织朝着数据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铁路客运系统中,需要多旅客信息进行灵活的运用,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旅客信息(身份信息、出行信息等)与客运、客票等系统进行共享,由不同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完成旅客信息的智能调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铁路客运乘降组织的效率,对提升旅客服务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鉴于此,以完善旅客电子身份档案为工作切入点,铁路部门要在加强铁路旅客注册制宣传的基础上,推进铁路旅客注册制更加快速地落地生根。
        2.2 注重铁路旅客注册制的内涵设计
        在旅客第一次购票时,需要前往专门的窗口进行身份信息认证,并完成个人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工作,随后上传至铁路客运系统当中,从而完成旅客个人特征信息的采集与录入。此外,由铁路客运专员对旅客的购票权限进行认定,待注册信息核对无误后,便可生成旅客个人电子身份。当旅客在购票过程中,其个人生物特征标识可以经由售票系统进行身份验证,并完成售票服务,随后车票信息将与旅客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整合,上传到票务管理中心的数据库,方便各客运设备随时调用。在无线通讯技术的帮助下,电子车票信息会发送至旅客的购票终端,旅客可通过购票终端或者短信来查看出行信息。旅客在检票进站过程中,不需要再出示任何身份证件,纸质车票也不再需要,铁路客运设备会对旅客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扫描识别,如果旅客身份信息与票务系统中的信息一致,便可自动完成整个检票流程,降低检票人员的参与度。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旅客的出行时间得到了极大地压缩。由于取票、验票等环节不再排队,旅客可根据开车时间提前制定出行计划,为旅客节省了时间。另外,注册制的实施,使得客运流程可自动完成,客运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得到极大的缓解,可以更加专注地提升服务质量,并且可为不同旅客实施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铁路客运服务质量。
        四、结束语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每年出行的旅客数以亿计,所以提升铁路客运通行效率,不仅可以促进铁路事业进一步发展,而且也可节约民众的出行时间,使铁路出行变得更加便利、高效。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不断向好,铁路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为了提升铁路客运服务的质量,需要铁路部门了解提升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性,并根据我国铁路客运市场发展要求与规律,采取科学措施改善传统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模式、优化组织流程,全面实施铁路旅客注册制以及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对促进我国铁路客运乘降组织智能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正普.我国铁路客运实名制验票识别技术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38(5):64-68.
        [2]周辉,曾泳贤.铁路旅客注册制实施方案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12):70-75.
        [3]夏雨.提高高铁车站客运组织效率的对策及思考[J].上海铁道科技,2018,0(3):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