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应急救援团队建设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马振宇 郑克非 张智刚
[导读]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  河北唐山  063000
        前言:团队就是在一定时期,一定数量的人为了一个特定的工作目标,制定并遵循鲜明的组织纪律,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各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团结和谐,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在这个团体中各成员以集体利益为重,在达成集体利益的同时成就自己,这个团体是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责任共同体。国家应急救援队就是执行救援任务的特殊团体,这支队伍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团队建设状况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其战斗力的发挥。
        1 以性格匹配为指标打造团队
        一个团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并不在于它没有缺陷,而是在于寻找到了一个缺陷较少的成员组合,其中,性格因素的契合是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如何打造性格匹配的团队呢?
        首先,让目标导向成为性格组合的首要原则。只有以战斗力目标为导向组合,去考虑和搭配员工性格,才能起到强强联合的效果。因此,既要让员工性格匹配,又要有突出组合功能才是性格搭配的最高境界。
        其次,团队主管有责任让团队成员认清自己及其他成员的性格,同时为其找到最佳组合,这才是关键。如何通过每个人的核心性格,给他找到适合的搭档,放在适当的岗位上,这是主管要思考的大问题。而且,当你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也一定会使团队更高效。
        1.1不可小视的核心性格。很多时候,主管在选用人才的时候,更多是看他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却未必对其性格做太多的考量。但事实上,员工的“适职=能力×性格”,甚至性格有时比能力更为重要。试想,一个自己的办公桌都永远毫无条理的人,如何能去做好档案工作?再或者,要运用多大的激励手法,才能让一个墨守陈规的人去做创新性极强的工作?一个人天生的性格特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适应一个岗位或一个团队。因此,抓住员工的核心性格,并且将他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将更有利于其能力的发挥。而潜能,也需要在一个适当的岗位中去发掘。
        1.2.性格匹配度甚于能力匹配度。在团队中,主管通常更看重成员的能力匹配度,但事实上,性格匹配度将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实中的多数团队,常常聚拢了许多性格相似的人。有些公司,一旦换一位高层,就不可避免地经历一次人事变动。因为人总是喜欢与自己步调一致的人共事,这样合作更顺手,还不用经历磨合与适应期的痛苦。
        但现实就一定是合理的吗?不尽然。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一个团队中,不仅需要志同道合,更需要彼此互补和匹配。一个团队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合而不同”,而非千人一面。
        1.3.将个人喜好放一边。有一些团队领导者,在考虑成员和自身性格匹配度时,常会思考三个问题: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我能用好什么样的人?而这三种情况又时常交叉和重叠,但以哪个问题为主导,就和领导人性格和领导能力有关。不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与喜欢的人合作,而自信的管理者则会用需要的人。
        1.4.对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性格匹配度,主管也要相对地思考三个问题:团队成员喜欢什么样的人?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团队能够包容什么样的人?
        越有经验的团队主管越不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更能接纳自己需要的人,能够包容甚至欣赏“异类”。因此,通常优秀的管理者不以个人喜好为标准,在了解自己性格、团队成员性格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匹配,以完善自身及对团队的领导。同时了解团队性格匹配的缺失和需求,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团队文化。
        当管理者思考的不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团队的需要时,说明团队管理者已趋向自信和成熟。
        2 以责任链打造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要从我出发,打造“责任共同体”,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都是责任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团队要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责任,使整个团队的每个人知道并且敢于承担责任,在团队中建立自我管理,互相帮助、沟通协作的责任群,每一个成员在落实责任时享受到落实责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使每个员工自觉自愿落实责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团队内部责任脱节、推诿扯皮的现象,也可以解决“责任缺失”,“责任空白”之类难以解决的责任问题,使团队执行力整体得到优化,从而获得更大的爆发力和战斗力。责任等同于机会,当你尝试对工作负责时,你就会发现你的能力会随着你的付出而提升,你施展才华的平台的机遇也会越来越大。可以说选择了承担责任就选择了一条成为强者和成功者的道路。
        要打造团队精神,还要求团队成员对团队有高度的忠诚度和责任心,做事先做人,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工作中使承担责任成为一种习惯,超越责任做事,必然出类拔萃,最终责任会成为一种奖赏。社会不缺少有能力的人,而是缺少有责任的人,更缺少既有责任又有能力的人。
        3 实战化训练提高救援团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
        深刻理解实战化训练本质内涵,“像打仗一样训练”
        深刻理解实战化训练的内涵是落实实战化训练,实现“像打仗一样训练”的基础。所谓实战化训练,就是以实战需求为准则,以使命课题为牵引,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针对灾变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作战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通俗地讲,就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像打仗一样训练”。其实质是“救援是什么样训练就是什么样,救援需要什么就练什么。


        改革创新实战化训练内容,坚持“什么管用就练什么”
        改革创新训练内容是进行实战化训练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好“训什么”的主要手段。在训练内容上不断改革创新,就要在实战最管用的环节上求突破。
        把实战最管用的重点内容“突”出来。突出关键课目、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和关键环节训练。突出预案式针对性训练,实案实训、急用先训.
        构建实战化训练平台,“灾区是什么条件就设什么条件”
        训练环境是影响实战化训练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抓好实战化训练,必须立足建像战场一样的训练场,努力实现训练环境最大限度地贴近灾区环境。
        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不断改进指控技术手段,增强训练场地设施的高科技含量,提高指挥的“全程可控”和“全维可视”能力,提高实战化演练动态协同与精确指挥能力。
        4团队建立法则
        成立一支团队是领袖的主要工作。确保你的团队有清楚明确的目的和足够达成目标的资源。要以开放和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团队成员。
        4.1.设立目标
        你为何成立这支团队?团队的目标在哪里?
        团队为目标而存在。所有的团队成员必须一致同意工作目标的定义,你可以根据团队目标来选择成员。
        4.2.建立团队互信
        成功的团队合作最重要的特点是依赖。团队在互信的基础上会欣欣向荣,所以在团队成立的初期就必须建立互信。可通过授权、开放透明的行事方式及意见、允许资讯的自由流通来促进相互信赖。
        4.3.发挥最佳表现
        团队成员能合作无间以达到最佳表现是极其重要的。交付给成员全部的工作责任,授予他们执行及改良其工作的权力,激发他们对整个团队作出最大的贡献。
        4.4.平衡团队
        在团队发展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团队的结构与配合方式都会随之变化,这就需要保持团队成员之间工作分工和劳逸状态的平衡,以及付出和回报之间的平衡。协调稳定的团队,最关键的外在指标就是具有良好的平衡状态。
        没有训练有素的人,
        就不会有训练有素的行为,
        没有训练有素的思想,
        就不会有训练有素的结果。
        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团队,不会有战斗力;
        没有经历过磨难的团队,不会有凝聚力;
        没有经历过折腾的团队,不会有生命力!
        打造一支超强战斗力的团队,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意志力、情  商、智商超强的领导者作为灯塔,引领团队前行!
        超强领导者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要求出来的;
        打造高昂团队士气,要做到圣、勇、义、智、仁、信:
        圣——团队领导人必须明确方向,并能汇集大家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同时由于沟通畅通,团队每个人会认为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而向同一个目标前进。
        勇——领导者,特别是基层领导者要能够身先士卒,带头实践。
        义——让大家去做,并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
        智——决策和判断——业务水平过硬
        仁——公平考核,合理分配。
        信——讲信用,及时兑现承诺。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要内修圣仁智,外修勇果敢。在制度的制约下,领导者的正确带领下,最终锻造出一支英勇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团队。
        5.结束语
        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救援团队务必要有一个大家信得过的团队领导,在其指引下,制定团队未来发展的愿景与使命,为团队制定清晰而可行性的奋斗目标,选聘具有互补类型的团队成员,透过合理的激励考核,系统的学习提升,全面提升救援组织的核心战斗力,救援队伍才能战无不胜,才能产生核聚效应,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获得社会的认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