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郑从浩
[导读] 摘要:随着各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然而,作为业务单位的一部分,在经营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更深,单位相关人员的经济效益过大,忽视了经济管理等,导致内部缺乏专业人员和管理制度,大大降低了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机组运行和开发的原因有一定的阻滞。
        单位:尉犁县兵燃利华绿原燃气有限公司  新疆  841000
        摘要:随着各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然而,作为业务单位的一部分,在经营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更深,单位相关人员的经济效益过大,忽视了经济管理等,导致内部缺乏专业人员和管理制度,大大降低了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机组运行和开发的原因有一定的阻滞。因此,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政策和制度,科学管理经济,解决传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引领世界潮流。事业单位在经济建设、政治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半径越来越长,信息化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如何利用信息化发挥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作用,是事业单位必须思考的问题。
        1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资金分配不合理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很多“面子工程”。部分新工程开始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很多项目超负荷运行,导致事业单位资金供应不足。新任领导过分注重业绩,忽视了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福利不足,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提供支撑,内部资金周转不足、人才培养以及发展力度不足,对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另外,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风气过于浮躁,部分人员在工作中不切实际,将“面子工程”看得十分重要,经常出现不顾实际需要以及经济水平盲目进行项目开发、资产配置的现象。“面子工程”不但不能有效促进事业单位发展,还会因不合理利用和分配资金而使事业单位面临财务危机。
        1.2缺乏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
        经济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制度,生产经营以及经济活动的系统性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相对混乱,财务人员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没有可以遵循的制度,致使资金管理无法合理计划和组织,从而使资金分配不协调,影响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例如在新项目建设过程中,财务人员在事前规划中对可用资金的调配和使用范围没有具体的制度参考,在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全凭个人意愿,导致项目建设后期的协调和监督等工作出现问题。部分人浑水摸鱼,做出了违法、违纪行为,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形象,对国家发展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
        1.3缺乏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合理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部分图书、工具以及陈列品等固定资产闲置、使用率较低等,造成了资产浪费和经济损失。由于管理制度不严格,缺乏合理的管理体系,致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不到位及对固定资产的了解不全面。财务人员无法有效将固定资产形成财务账,进行合理的经济管理和财务规划,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2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2.1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有效的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是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非常淡薄,普遍认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国家拨款,不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以及贷款等问题。要想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必须改变其陈旧的思想,改变“吃国家饭”的观念。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将贷款资金列入资金管理制度中。这样,当单位需要贷款时,财务人员有相关制度进行参考,从而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正确作出判断,避免因制度不明而导致判断失误,使事业单位遭受巨大的损失。另外,事业单位应提高对财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使其能够有效、顺利完成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评估,从而保证事业单位长期发展。
        2.2建立全面信息化管理平台
        事业单位想要良好的提高经济管理效率,要建立起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组织经济管理行为当中,需要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及时更新传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目标。现如今,即使有不少的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对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目标。可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根本没有运用信息化来进行经济管理,更没有良好展示出实效性,更没有表现出共享性。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需要在原本的信息化经济管理平台上进行更新换代,良好地表现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一体化与标准化。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更新换代计算机设备,建立起内部局域网络,给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夯实基础,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2.3提高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安全性和完善性
        对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信息技术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信息化经济管理系统,将内部控制融入信息化建设当中来。此种工作方法更好地提高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有效性。采用具有较高安全性的管理技术手段,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在信息化平台当中引入监控技术,及时找到经济管理工作当中产生的问题,采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行解决。此外,提高信息化管理技术安全性在极大程度上能够防止产生违法违规的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经济信息的公开透明度,让不同部门之间能够相互进行监督。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与技术部门要通过合作的方法建立起具有较高完善度的信息化平台。利用这一手段,在集中式的信息化平台当中有效管理经济管理工作,加强经济信息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传递速度,加强对数据分析的可靠程度,为事业单位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发挥出事业单位资源的作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效率与民众对事业单位的期待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化技术投入充足的资金,完善软硬件,采用多种加密技术来保护经济信息,提高经济信息的安全性。
        结语
        信息化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具有整合各种资源、强化资产监督、提高经济管理的准确性、提高资产管理的速度和效率、实现动态的经济管理等作用。基于此,事业单位要加强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平台、增强经济管理信息化意识、不断完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更加成熟的信息技术处理方式,以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梅.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几点措施研究[J].中国市场,2019(17):87-88.
        [2]吴元艺.探讨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若干措施[J].经济,2020(8):253-254.
        [3]李宁.新时期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20(10):20-21.
        [4]李晓清.试论如何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J].财经界,2019(16):141.
        [5]翟海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某县的调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4):30-31.
        [6]艾为红,汪军.以资产清理清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以宜都市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9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