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
重庆市江津区柏林小学校 重庆 江津 402277
摘 要:创新教育理念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散他们的思维。而美术课可以很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美术空间中尽情的享受。学生可以利用大量的色彩,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想象力作为教学的目标。本文主要立足小学美术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想象力
美术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的情操,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及创造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充满想象力,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有想象力,在做一些事情时,会更加的容易简单。并且培养学生想象力,还可以打破他们原有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思维,以多种的方式去认识新事物。
1 情境导入,激发创新思维
美术老师在上课之前先进行情境的导入,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其实在过去上课时,老师直接的进入课本内容,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便已经上课了,因此一步跟不上,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能都跟不上老师讲解的内容。所以说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课前的导入,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快速的进入到课堂氛围中。例如,在学习《金色的浮雕》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个短视频,关于雕塑的视频。老师可以引领学生一起经略线条的美,视频观看结束后,老师可以以这个视频为基础来引入这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在课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自己去制作一个雕塑,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去创造一个自己认为最美的雕塑。
2 直观教学,激发创造力
直观教学法,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进行思考,老师把所学到的内容直接给学生进行展示,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年龄大概都在7到12岁左右,处于这个阶段,他们一些思想上还没有完全的形成,所以说考虑问题不是非常的全面。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用直观教学法,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更好地把直观教学法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上课时不能仅仅的让学生只听不动,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优秀的作品,在上课时摆成一排,然后让学生对每一个作品都记录下来,写出它们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从而对美术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他们会发现有些事物原来用油画画出来会显得更加真实,而有些事物用彩笔画出来,显得非常的好看。在作品欣赏完之后,老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制作,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的是模范带头作用,当老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能够更好地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同时由老师作为指导,学生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够更加的自信。老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一定要用平和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感觉非常的亲切,能够自然而然的接近老师。因为小学生在做一些事情时,他们可能没有方向和思路,这时老师可以给他们举一些例子,或者是让他们观察一些图片,然后进行绘画,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
3 问题情境,引导想象力
老师在上课时设计一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进行一些联想,在联想中进行创造。新课改的出现,对于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繁忙的交通》这节课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你们做过哪些交通工具”?“你们知道那些交通工具呢”?“那些交通工具最快,那些交通工具最慢”?“你都做过哪些交通工具”?通过几个问题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老师在设置完问题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画你心目中繁忙交通的样子。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回想自己见过的交通工具,然后开始去画。经过老师的点播,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交通工具。在他们的想象中,可以展现出不同交通工具的样子。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形,命上好听的名字,老师可以让学生所画的图画张贴在墙上。学生会感到非常的自豪和开心,他们的年龄都还小,所以喜欢别人的夸奖。老师的鼓励可以很好的调动学习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开阔他们的眼界,调动他们的想象力。
4 深入生活,激发想象
我们都知道许多事情都来自于生活,所以说在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影子的游戏》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先问学生,你们知道影子吗?为什么有时候影子不出现,有时候又出现了?有时候影子是细长的,有时候影子是宽的?有些学生可能第一时间就举手说自己知道“晚上的时候自己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散步,在路灯下就有影子,影子是细长的”。有些学生可能不太了解,在日常中没有去观察。但是影子大家应该都见过,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画,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完后老师可以发现基本上每个人画的都不一样,因为他们画的都是自己的影子,但是有些学生画的还是彩色的,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影子是彩色的呢?这时学生说“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影子变成彩色的了”。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知识,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影子。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欢乐的氛围中渡过美术课。
5 结束语
从上文我们了解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仅靠老师在课上所讲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在进行社会实践时,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学校和老师,要搭建一个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并且老师还要积极的改变自己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全新的理念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邹绍春.小学美术想象力探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版),2017,21(09):108-109,112-113.
[2]马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7,21(08):118-119,123-124.
[3]王艳,王立秋.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7,20(02):125-12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