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聂晓磊
[导读] 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是现代综合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聂晓磊
        江苏省盐城市北京师范大学盐城附属学校  224000
        摘要: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是现代综合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课程的知识基础同等重要。本文将基于这一课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讨论,以促进高中生的美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教学;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能力于美术课堂的教育应当从教学的模式所展开,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的创新、多元思维的培养等方式,以综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优化教学课堂,营造学习氛围
        (一)注重兴趣培养
        兴趣的有效建立是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基础,当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兴趣动力时,那么其在学习的主动与探索性则能够得以有效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针对于所讲授的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当下的兴趣取向设计教学形式,以话题引入、合作交流、分享讨论、游戏竞赛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1]。通过多样的课堂形式的有效构建,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兴趣浓度得以提升,在此期间更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兴趣与能力得以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下共同推进。
        (二)积极开展实践课堂
        美术的学习内容相对直观,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抽象性质。在具体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会忽略于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甚至潜意识里认为美术与生活没有过多的联系,而事实上,美术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创作于生活,对于美术创新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课堂的有效构建的同时,还需要教师积极开展课堂实践,将生活与之联系教学,以促进学生对于美术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鼓励发言,增强教学互动
        现代教学的教学目标更加倾向于学生主体,在教学期间,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思维发展尤为关键,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过程。在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亦需要遵循这一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及时观察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以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则需要营造相对轻松的教学氛围,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使学生得以踊跃表达自身对于美术的鉴赏与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二、多维思维培养,激发创新潜力发展
        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对于其创新与想象则亦是一种有效的提升与培养,因而在以创新为主要培养方向的美术教学时,教师同样需要重视多维思维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一)求异思维
        在美术鉴赏的学习中,具有独立独特的见解是思维培养的前提,对于同样衣服作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看法与理解,将不同的想法表述出来,以突破原有固化的鉴赏思维。如此,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例如,在绘画练习时,则可培养学生观察名家名作与自身作品的不同之处,优秀作品与模仿作品的差异之处等等,从而在求异思维的作用下,逐渐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2]。
        (二)发散思维
        美术的学习不论是鉴赏还是创作,在思维模式上都具有多元的因素,因而在鉴赏学习过程当中,对于美的感知与理解亦是各种形式的。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构建学生更加全面的审美认知,为发散性思维能力创造基本条件。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利用主题创作的教学活动形式,组织学生自行设计作品的创作,通过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联想思维
        美术的学习方向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鉴赏、绘画、手工等,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多是以鉴赏和绘画为主要培养方向。不论在鉴赏还是绘画学习过程当中,通过联想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创新创造亦是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前提。例如,在作品鉴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欣赏作品能够联想到哪些画面情境或是事件?假如由学生结合作品进行创作,又能够联想到什么加以创新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探究思维
        探究的结果是创新的过程,探究与创新亦是相互作用。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亦可通过设计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推动其创新能力的有效发展。在此期间,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于美术作品展开合作讨论,设定具有开放性探究主题,以给予学生探究的动力。如在山水画的鉴赏学习时,可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而通过讨论探索其中的绘画特征与意义,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因材施教,个性辅导
        每个学生的长处与劣势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创新培养的过程之中,教师还需要针对性的展开教学,结合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与特点,个性化的进行美术辅导,以寻求更加适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美术创新。如在任务肖像画的教学中,则可依据学生的绘画特长针对性教学,在提升其绘画不足之处的同时引导学生创作创新,以促进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双向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与发展的需要,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时,除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养教育之外,对于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亦需要加以重视,以从根本上推进美术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 探讨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4):629.
        [2]郑小山. 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9, 000(006):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