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王茂
[导读] 美学教育是人一生都需学习的课程,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王茂
        浙江省乐清市白石小学 325600
        摘要:美学教育是人一生都需学习的课程,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培养优秀的审美价值观,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学教育;渗透方法
        引言: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美术教学不仅仅是绘画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课堂内容逐渐构建学生对美的认知以及掌握,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丰富精神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认识到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探究渗透美学教育的途径是小学美术老师应当花时间和精力做的工作,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方法陈旧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的美术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绘画教学层面,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单一而乏味,老师在黑板上绘画学生在下面照着画,此种毫无新意且没有营养的课程内容令人咋舌,真正的美学教育被抛之脑后,这是对美术课程的浪费,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完全违背了课程开设的初衷及意义,并且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期盼值与兴趣值。
        (二)家长存在偏见
        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中,比学校和老师更加重视学生考试分数的人群就是家长,孩子的分数是直接反应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证据,因此,与正式课程无关的内容几乎都被家长列入了“黑名单”。美术教学对比起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在家长眼中属于“副课”[1],即无需花时间进行学习的课程,家长对该课程的偏见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的时间。
        (三)学校不够重视
        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是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打造口碑和品牌的有力支撑,因此,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师聘用上学校会更加重视语数英三个课程,而对美术教学的关注是处于非重视状态。首先,学校对待美术教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老师对待该课程的态度,美术任课老师不认真负责,不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仅仅把课程当作一项任务,完成每周几节课的课程内容就可以,这对任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懈怠;其次,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可以随时占用美术课进行自己的教学,这更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美术课程在整个课程安排中的分量,也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美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审美能力
        对美的认知在学生时代的课程教育中始终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直以来都没有被学校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小学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开始阶段,美学教育的渗透必定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美学教育的加入让学生知道何为美,艺术美、自然美、色彩美、造型美等等,都在课程教育的潜移默化中渗透入学生的思想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审美基础;其次,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内容的评价以及感受能力,美在哪里、这种美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这都在美学教育的渗透中逐渐清晰,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艺术欣赏中可以对美与丑、高尚与庸俗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2]。
        (二)培养创造能力
        认识美是美学教育的一方面,创造美才是美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绘画、泥塑、剪纸、手工等各种方式都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在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美的范畴内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并且动手能力强,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着艺术家的天赋,学习成绩不能成为扼杀学生创造力的理由,美学教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鼓励学生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提高着学生的美学素养,当今社会对美的追求越来越热衷,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作为学习开始的小学阶段,做好美学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具有良好审美能力的学生可以知晓美的搭配、美的颜色和美的造型,从而可以在未来工作中展露美的模样;其次,具有良好的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想象力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更加自信;最后,好的美学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会带来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兴趣走向以及对未来的选择和规划。因此,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三、渗透美学教育的方法
        (一)于生活中渗透
        艺术和美都来源于生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美学教育就必须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同时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元素创造美的创意作品,由此体会到艺术学习的乐趣[3]。如在三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一课《留住秋天》的授课中,老师就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到校园中发现秋天,课下时让学生寻找可以代表秋天的标志,落叶、应季水果、秋天的服装、蓝天白云、农民伯伯的笑容以及丰收的场景,这些是构成秋天的元素,同时也是美的载体。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属于自己认为的秋天的标志,然后将其带到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落叶和菊花可以做成书签以及风景画,水果可以做成小动物,用绘画记录下秋天的蓝天白云以及丰收的喜悦。用生活中的元素渗透美学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容易接受的。
        (二)于情景中渗透
        在年级稍高一点的美术授课中就可以采取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美育渗透,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表对不同作品的看法,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兴趣,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如在五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家乡的古建筑》的授课中就可以采用设置情景的方式,老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布置小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己家乡特色的建筑,在父母的帮助下将照片打印出来带到课堂上交给老师,老师和学生在课前对教室进行布置,将大家的照片悬挂在教室周围,营造小型展览的情景,老师可以选择几处世界名建筑的照片放置在其中。开课时,老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介绍自己选择的家乡建筑,谈谈其中的美与故事,最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建筑进行二度创作,可以是临摹,也可以是抽象绘画,从而将建筑之美融入心中。
        (三)于实践中渗透
        知道何为美,更重要的是创造美,美学教育离不开实践,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真正自己动手创造融入了自己思想和审美的作品是十分重要的[4],这一点在所有年级的授课中都是适用的。如在二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一课《小蜗牛慢慢爬》的课堂中,老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对手工纸进行加工从而做出小蜗牛的样子,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花样,设计出具有自己风格的小蜗牛,除此之外,老师可以课前准备几只小蜗牛,在上课时让学生进行观察,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将小蜗牛放置于纸张上,根据蜗牛爬行后的路径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存在。
        四、结束语
        认识到美术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并从生活、创设情境以及实践中渗透美学教育,激发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且健康发展,是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都要学习的功课。当前的美术教学环境仍存在一定不足,教育工作者需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上,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等进行优化与创新,确保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不断提升美术审美。
        参考文献:
        [1] 张盛,王仕香.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29.
        [2]曾慧.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16.
        [3]徐凤琼.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43-445.
        [4]骆勇.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