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理念在特殊儿童自主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以三个儿童日常教育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王佳美
[导读] 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其发展经历了萌芽
        王佳美
        姚江镇直埠幼儿园
        摘要: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等阶段。在特殊儿童教育的问题上,如今正提倡无差别教育,希望他们接受正常教育,避免由于过于特殊而造成伤害。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应该了解残疾孩子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正确适当的教养方式,满足其需要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 特殊教育 演进历程 启示 幼儿教育

        特殊儿童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特殊儿童有两种理解,特殊儿童教育学也就有两种界定.特殊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育”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和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本文通过对三个儿童在幼儿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因材施教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措施,旨在将“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融合在具体幼儿教育实践中。
一、对象一:大X班幼儿浩浩
        年龄: X 岁
        性别:X
        问题提出:
        来到大X班,认识了浩浩。发现浩浩有许多和他这个年龄的孩子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他性格孤僻、胆小、爱发脾气,很少与其他的小朋友交谈、交往。在班级里,几乎没有小朋友喜欢和他一起玩。因为浩浩是插班生,本来就融入班级比较晚一些。再加上浩浩总是特别调皮,喜欢欺负其他的小朋友。班上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积木、乐高,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奇思妙想用积木堆组装成各种各样的,比如城堡、飞机等奇思妙想。大家玩的其乐融融,而浩浩经常去搞破坏,一把手就去推倒了其他小朋友的积木城堡。然后别的小朋友让他捡积木的时候,他还会去欺负小朋友们,妨碍小朋友捡积木。因此,小朋友们都很不喜欢浩浩。久而久之,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圈子,而浩浩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一切。通过与浩浩家人进行了交谈,我了解到浩浩入园前这种情况不很明显。“你们不和我玩,我就故意欺负你们”,听到浩浩难过的向我阐述他的经历,我开始理解了一个小朋友的心理路程。
        分析问题:
        从自己观察、家长反映及与其他小朋友们的交流我了解到,我认为浩浩蛮横无理、畏缩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首先是浩浩心理承受能力弱。越在乎的东西得不到反倒会产生一种报复心理。其次从与他的家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浩浩的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的特殊性格没有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教育,而是消极地用“你做的就是不对”、“老师为什么不批评别人只是批评你”来评价孩子,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思维定势——我就是一个人见人厌的“坏”孩子。
        转变目标:
        通过家园联手,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和教育,让浩浩走出封闭的自我,消除欺负同学心理,融入集体,变得合群起来。
        解决策略:
        1、给孩子多一份爱
        成人的爱可以使孩子消除自我怀疑、肯定自己。我把浩浩在一切活动中的位置前移,无论上课、做操、游戏都尽量让他在我视线直接可以找到的地方;增加与他的个别交流,尽管有时会“碰壁”,但从没有放弃努力。
        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浩浩特别不听话,喊叫着自己需要去厕所,但是他又不去厕所,故意小便到了裤子里。我生怕孩子穿着湿裤子会着凉,就要他把裤子换下来,可是他却使劲提着裤腰,不让我靠近他。我没有再犹豫,一把把他揽在怀里,抚着他的头轻轻地跟他讲道理他:“浩浩,我们是听话乖巧帅气的小朋友,不能跟老师调皮哦。先把湿裤子换下来,要不会着凉的……”渐渐地,他的情绪平静了下来。当他看到我裤子上不小心沾到的一大片尿渍后,提着裤腰的手慢慢松开了。从这以后,浩浩开始跟我讲话。


        2、及时表扬,鼓励孩子
        每个人都有长处、优点,霸道蛮横的孩子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深入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使其在发掘自身优势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自己的价值,获得自尊。“今天没有把饭弄撒哦,今天没有推倒其他小朋友的积木哦,浩浩你进步啦!”你真棒。
        除此之外,我和他有一个神秘的小“秘密”:只要浩浩今天没有做坏事,就可以得到一颗“优秀星”,如果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以及鼓励,甚至可以得到两颗“优秀星”。星星在最后可以兑换成浩浩想要完成的的一个心愿。慢慢的我看到他在看到别的同学积极回答问题的时候时,他试探性地举起了手,认认真真的看着老师。不仅仅是这颗小小的“优秀星”让浩浩迈出了不平凡的一步,更重要的在于鼓励带给了浩浩无穷的力量,让他相信自己是可以的。
        效果分析:
        与浩浩同行的日子里,我的脑海中保留了他许多的“第一”:第一次不哭不闹了;第一次自己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跟老师说“谢谢老师”;第一次能在集体活动中主动要求帮助别的小朋友……相信这一切都仅仅是开始。只要我们努力创设一切条件满足他受到尊重、信任的需求,蛮横儿童就回早日走出阴霾,拥有自己的一片晴空。
        
二、对象二:大X班幼儿宸宸
        年龄: X 岁
        性别:X
        问题提出:
        
        一个小朋友是宸宸。这是一个智商低于其他正常年龄的小朋友。他的记忆速度慢,遗忘快。他也不喜欢和老师交流。第一学期大小便不和老师说,经常解到裤子上,睡觉的时候,有时很好,有时就开始笑,有时唱歌两小时,有时哭,影响到其他小朋友。上音乐课是很认真,所学歌曲很快能学会。对数字比较敏感。在家只和妈妈说话。有时会突然发脾气大哭。第二学期,大小便能自理了,但是在户外活动时随地大小便。
        解决策略:
        我在教育过程中的语言要形象、具体、生动、有趣。介绍新知识时,要作形象的描绘,有时我还用手势或身体的动作示范,帮助他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在这一方面,我还发现他喜欢别人讲话的时候手舞足蹈,喜欢一边比划一边说,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都是尽量多的运用实物进行展示,去年一节课教大家认颜色形状,我就是找了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小玩意,现场演示,并且举行了辨认比赛,两人一组赢的小朋友可以获得小礼品,我发现这样的形势对于宸宸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慢慢的宸宸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东西。也知道有什么事情第一部要先问老师,由此我的心理感受到了莫大的安慰。
        
三、对象三:大X班幼儿明明
        年龄: X 岁
        性别:X
        问题提出:
        这个小朋友叫明明。在入园的第一学期,喜欢一个人。不喜欢交流,缺乏安全感,喜欢躲在桌子下,有时把头放在柜子里,有时直接躲进篮筐里一上午。经常把手伸到嘴巴里,或者捡细小的东西放嘴巴里。在户外活动时,从不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喜欢独自一个人捡树枝,然后把树枝放进树洞里。不做早操。第二学期,集体活动时能和小朋友一起坐下来。但是还是不能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喜欢说话。
        解决策略:
        我怎么办呢?就是在一点一滴的交往中获得他的信任,使他感受到教师的仁慈与爱心。平时经常摸摸他的头,上课提问他简单的问题,答对了,抱抱他等等,现在这个孩子会经常跑到办公室门口,帮老师倒倒垃圾,得到老师的表扬会蹦蹦跳跳的离开。我经常会跟他聊上几句,比如:今天穿的衣服真干净,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呀?谁给你买的玩具?等等,在这简单的交流中,亲密友爱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四、总结
        总之,特殊教育任重而道远,这是一条寂寞而漫长的路,这里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芬芳,但从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中,在家长感激欣慰的目光里,我们特教工作者收获了另一份成功与快乐!在这条道路上,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在“为学生负责、为家长分忧、为社会减负”的目标中尽一份最大的努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