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锡
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龙井高级中学1334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一味的强迫学生机械式的接受知识,而是需要给予学生轻松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传授解题技巧,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进一步对认识和了解,进而高效的掌握知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试题;常用数学方法
引言
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数学是物理学科的计算基础,更重要的是一些数学的思想,比如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而且就当前高中物理试题进行分析,其中的选择题、实验题、计算论述题等都对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基于高中物理试题进行探究,找到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提升的新增长点,促进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
物理课程的学习,由于会涉及较深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一定要运用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做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可能不止一种解题方法,但是基本的解题模式是一定的,所以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将基本的物理知识贯穿起来,从而找到最便捷的解题方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会在学生实际解题过程中体现出思维的优势。因此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物理课后要预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并对所学知识通过练习进行有效测验,进而促进学生构建起较完整、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提高学生解题效率的良好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发散性的思维。不光是教师要做好新课改的教学工作,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去适应新课程改革,这就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学生要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由于物理这门学科本身的难度系数比较大,所以以往的物理课堂中,教师都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明确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发散性物理思维。
二、高中物理解题假设法的应用
假设法则是在分析物理题已知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或者删减已知条件的方式来提高高中生物理题解题思路的条理性与清晰性,实现了物理题从复杂难解到简单易解的转变,帮助高中生打破物理惯性思维,让高中生大胆的做出各种猜想与假设,提高了高中生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高中生既可以假设不同物理实验场景、物理过程等,也可以假设物理量、解题条件以及问题结论等,并运用假设条件与已知条件进行物理逻辑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判断原有结论是否成立。假设法在提高高中生解题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高中生创新思维与逆向思维等能力。
例如,老师根据物理力学知识设计问题,一根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好,下端挂上质量为a的圆形盘子,并在盘子中放上一个质量为b的正方体,当圆形盘子静止不动时,拉伸后弹簧的总长度是c厘米,如果继续向下拉伸弹簧,让其长度达到m厘米,随后松开手,让高中生计算刚松手时圆形盘子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多数高中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明确问题考试点为牛顿第二定律,因此,高中生可以假设c=m时,意味着没有将圆形盘继续下拉,圆形盘子仍处于静止状态,弹簧长度不变,此时盘子对正方体的支持力是bg,从而计算出问题的答案。
三、综合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题型教师一定要具备不一样的判断思维。高中物理考核时间较为短暂,并非所有的题目都需要自己解到最终答案再进行选择,笔者建议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从细节进行判断,如问题所需要的单位符号,一些数据的合理化以及一些基础常识等。如一道题目前期有很多计算数据,最终需要的出一个人的步行速度,那么像10m/s、以及100km/h这样的数据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完全可以进行删除。一些基础常识的判断题教师则需要让学生进行不断的积累和总结,学生再掌握足够多量的题目时,判断一些判断题会显得手到擒来。在面对一些计算题时,教师则需要鼓励学生选择多元化的解题思路,完全不需要按照标准答案的模式走,鼓励学生自己发掘和探索一些便捷的解题方法。历届高考中的综合题往往都会有很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教师要在课堂中多展示这种多角度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漏洞并进行改正。在考试过程中,教师则需要鼓励学生使用自己面对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一旦在解题过程中发现无法解决,一定要学会使用其余的方法进行尝试,不能让学生只会利用一种解题思路死磕。虽然考试已经不再是证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途径,但是对高考学生而言想要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更高的分数一定要学会变通和多角度思考,多掌握一种解题模式和解题思想可能会多十几二十分,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尽可能的多为学生讲解一些独特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可以通过广泛的接触从而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结束语
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试题中的运用是提升学生物理知识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实际教学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臻.关于高中物理解题策略的方法训练研究[J].高考,2020(15):24.
[2]宁士红.论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J].高考,2019(35):108.
[3]孙银枫.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8(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