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邓伟
[导读] 探究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提升遵医行为的影响。
        邓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摘    要:目的 探究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提升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数排列顺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每组15例。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使用自制遵医行为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具有研究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血液透析;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数排列顺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每组1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为32~64岁,平均年龄 48.81±8.62 岁;其中急性肾衰竭4例,慢性肾衰竭11例。观察组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为31~61岁,平均年龄 50.11±9.71 岁;其中急性肾衰竭5例,慢性肾衰竭10例。两组患者组间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在血液透析前检查仪器,确保其可以正常运转;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宣教,告知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血液透析后不良反应等;血液透析后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有异常现象发生应第一时间报告医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①血液透析开始前进行精心准备,将所需要的器具准备妥当;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患者易出现对疾病和血液透析紧张、焦虑心情的原因是患者对疾病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效果的了解程度不够,因此在透析开始前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对血液透析的原理、过程以及效果有充足的了解,让患者知道进行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治疗疾病,延长生命,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②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选取责任心强、穿刺技术精湛、处理各种并发症等意外情况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全过程的护理,在血液透析开始前依次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1 L肝素和氯化钠溶液混合液冲洗透析仪器和管路。

在透析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血液流速护理,若患者因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血液流速过缓,应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提升血液流速,特殊情况可给予患者浓缩红细胞补充患者血量[2]。若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凝血现象应立即停止透析操作,做好回血处理,替换管路和透析器后再继续进行。指导患者进行血管保护,血液透析完成后的24 h后用热毛巾热敷血管。重点关注患者血液透析的完成效果,关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③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对血液透析的理解程度以及当前心理状态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要增强对患者的同情心,学会换位思考,对患者进行主动的关心问候,消除患者进入医院的紧张和不适感,主动询问患者的心理感受,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对血液透析完成后出现的正常现象进行准确的解答,防止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重点关注患者的负面情感,肯定患者取得的成绩,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患者的配合度。④指导锻炼。指导患者在完成血液透析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健步走、慢跑等运动训练,增强心脏、肌肉的功能,促进机体内的新陈代谢,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

1.3 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使用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评估患者遵医行为,量表包含不良服药行为、遵医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烟酒嗜好管理行为4类共25题,得分越高表示遵医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包版本为SPSS 21.0,正态计量资料使用“均值±标准差”(xˉ±s)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总分以及遵医服药、不良服药、日常生活管理、烟酒嗜好管理分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结论

        临床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严重影响着血液透析的实施效果,本次试验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具有研究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季红.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22):160-161.

[2]陈华秀,张晓艳,吉艳玲.家属患者共同赋能式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1):63-65.

[3]王晓黎,岳晓红,王沛,等.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5):730-7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