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广西 541002
【摘要】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法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9年到2021年1月之间接受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选取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的血浆置换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在这1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可以发现,血浆置换法对于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疗效较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血浆置换;TTP;应用效果
从临床上来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并且其发病机制在临床研究中并没有很好的结论[1]。对于一些原发性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内ADAMIS13基因发生突变,而继发性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往往是一些免疫性的疾病或者中毒、药物过敏等引起的[2]。目前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血浆置换治疗[3]。针对于此,本文对血浆置换法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且从我院2019年到2021年1月之间接受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选取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的血浆置换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数据
从我院2019年到2021年2年之间接受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选取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在研究前,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取得患者及患者家人的同意,患者必须提前知情,自愿参加本次的临床研究,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且研究对象不患有其他的一些重大疾病,防止对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其中选取的的1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6例,女性患者有4例,年龄27-40岁,平均年龄为(29.24±1.36)岁。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患者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的深静脉进行穿刺,留置临时性的双针进行采血及回血建立患者的体外循环。使用泰尓茂血细胞分离机中血浆置换程序进行,同时使用新鲜的冷冻血浆作为置换液。患者每天治疗一次,每天对患者置换的剂量为患者全血容量的三分之二。在抗凝剂的选择上,选择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来作为患者使用的抗凝剂,抗凝剂与血浆的比例应为1:12。在患者的血液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前,持续进行血浆置换治疗[4]。在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同时,应保证患者的用药,以避免患者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枸橼酸钠中毒。在患者治疗期间要对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水平进行持续的检测。当患者出现症状好转后,停止血浆置换治疗,同时降低患者的泼尼松用量。在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右旋糖酐、泼尼松以及维生素等药物。
1.3评价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水平来实现血浆置换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治疗效果可以分为:近期复发、缓解一个月后复发;治愈。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对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的统计数据用(x ±S)来进行表示,用t来对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则通过x2 ,得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在这1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患者治疗前,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为(8.12±0.47)g/L,血小板为(12.35±4.26 )×109/L,乳酸脱氢酶为(32.57±3.21)U/L,总胆红素(634.27±98.34)μmol/L,尿素氮水平为(10.23±1.56)mmol/L。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为(11.03±0.67)g/L,血小板为(163.37±35.48 )×109/L,乳酸脱氢酶为(13.25±2.08)U/L,总胆红素(179.36±54.28)μmol/L,尿素氮水平为(6.98±0.79)mmol/L。
3 讨论
从临床上来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并且其发病机制在临床研究中并没有很好的结论。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出现肿瘤、胶原血管病以及妊娠和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在后续引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来说,在临床他们会表现出微血管中出现大量血小板血栓,同时还会伴随一些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以及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等症状,并且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5]。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来说,往往发病突然,并且后续的病情发展也极为迅速,会导致患者体内的毛细血管阻塞从而引起患者的脏器出现功能性的衰竭。
目前,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临床上可以采用血浆输注、血浆置换以及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等方法来进行治疗。其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血浆置换法。通过血浆置换法能够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的vWF进行有效的补充,并及时对患者血管内损害血小板激活的因子进行清除,从而提高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患者体内游离胆红素的水平,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从而缓解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来实现治疗的目的[6]。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血浆置换法对于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疗效较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婷.血浆置换在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2):105+108.
[2]何凤娥,刘依霜,陈应红.血浆置换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3):145-146.
[3]张玉凤,杨佳.血浆置换在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1):2319-2323.
[4]曹光宇.血浆置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3):18274.
[5]曲波.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之路,2017,16(04):55-56.
[6]贾立明,进高梅,朱燕平,武正戈,赵玉芳,武卫周,景永峰.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6-27.
姓名:粟慧 (1991.11)性别:女,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民族:汉,学历:本科,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现有职称:护师(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