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照护门诊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沈海燕
[导读] 探究共同照护门诊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沈海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门诊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究共同照护门诊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47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0例和试验组2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模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共同照护门诊模式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HbA1c得到良好控制,更能按时复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共同照护门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情况,患者按时复诊率高并发症合并症明显减少,提高医护团队管理效率,为患者节省医疗开支,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共同照护门诊;糖尿病;依从性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共同照护门诊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互联网(O+O)糖尿病全病程管理共同照护门诊医疗解决方案。它以患者为中心搭建由“医师+营养师+护理教育师+线上管理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采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共同照护门诊“实行院内院外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软件硬件一体化”的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病程的服务。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由医院门诊和全科医生联合管理即采用共同照护门诊模式管理的T2D患者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患者相比,是否能够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479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40例和试验组239例。对照组:男140例,女100例,年龄36-89岁,平均(61.21±7.41)岁;试验组:男139例,女100例,年龄35-90岁,平均(62.35±8.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处于糖尿病并发症的中间风险或已出现并发症。排除标准:①既往血糖控制良好,无需额外干预者;②合并其它系统严重疾病或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急性期需住ICU者;③精神异常或不服从随机分组者。所有参与者均已知情同意。
        1.3方法
         共同照护门诊干预将在患者初诊后半年内进行测试,数据收集在基线和1个月、2个月、4个月和6个月。所有患者将在半年接受四次医疗检查,重点检测指标为HbA1c。对照组:在门诊进行四次检查,包括一次半年度全面检查。试验组:共同照护门诊干预包括在门诊进行一次半年度全面检查和在全科医生办公室进行三次检查。病人将由一个专门的糖尿病小组治疗,包括内分泌学家。此外,还包括营养师(科学规划患者的日常饮食)、护理教育师(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等。
        1.4观察指标
         (1)依从性: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SDSCA-6)评估;(2)控制率:以HbA1c<7%定义为标准;(3)复诊率:半年四次均准时复诊计为总复诊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依从性明显提高,自控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共同照护门诊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可以结合多学科合作优势并将院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治疗与护理管理。
        3.1共同照护门诊相比常规糖尿病门诊的优势
         相比普通糖尿病门诊,除医生为患者开具检查和处方外,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管理模式通过进行院内院外,线上线下,软件硬件、社区三甲的全病程团队式合作,关注AADE7所提到的七个关键方面(即药物,饮食,运动,监测,风险控制,心理应对和问题解决)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糖尿病照护。
         在线下门诊环节中,院内采用结构式诊疗,患者在提醒下规范进行每两个月门诊回访,保证完整的病程追踪。内分泌科医生开具专业医药处方并制定主要干预方向,同时负责药物评估、胰岛素评估、风险教育等,营养师负责营养评估及营养教育,运动康复师进行日常患者运动评估及指导,其他护理人员协助进行足部筛查和足部日常照护的指导。
         在患者离开医院,回到家中之后,共同照护门诊模式以线上的院外服务进行衔接。通过智能血糖仪设备BG1与手机APP链接,在患者知情同意且保证医疗信息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利用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血糖监测信息、测量数据、饮食及运动数据,及时回答患者在家自我管理过程中的诸多疑问,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反馈给内分泌科医生。                                                              
         3.2小结
         以共同照护门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更好的控制血糖控制情况,患者按时复诊率高并发症合并症明显减少,更高效且有效地管理糖尿病患者,提高患者规范随访率,提高医护团队管理效率,为患者节省医疗开支,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昂,郭威,张东辉等.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远程糖尿病运动支持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21 (09):514-516.
[2] 李昂,张东辉,井路路等. 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阶段性管理成效及用药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14 (07):112-116.
[3]张健,李蕾,等.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16):404+405.
[4] 叶小容,林素萍,等.对护理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20(36):222-225.
[5]周健,贾伟平.]糖尿病管理之血糖监测处方[J].中华内科杂志.2016,05(03):493-496.
[6] 侯清涛,李芸,等.全球糖尿病疾病负担现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7(01):611-6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