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和谐共育,织就幸福摇篮 ——关于朱子文化在家校共育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林惠芳
[导读] 父母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林惠芳
        福建三明尤溪城关小学       365100
        摘要:父母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初等教育的现状来看,家长的教育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占学生教育的绝大多数,显然是不合理的。正确的教育模式要发挥家长和学校的协同作用,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深入分析了小学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未来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育方式;共育未来
        一直以来,学校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占据着十分显著的地位,是学生教育的主导者,而家长的教育作用却经常被忽视,这是不正确的。在小学生教育实践中,需要调动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为小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单纯的依靠学校是无法实现小学生健康发展的。因此,应该积极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作用,并且与学校进行积极合作,这样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共育未来的小学教育目标。
        一、朱熹《小学》的德育思想,对家校共育的意义
        朱熹认为少年的学习包含着小学、大学、成人的学习。古代人们学习从上小学开始,满十六岁进入大学。在古代,根据年龄和受教育的等因素,孩子在8至15岁之间完成了“小学”的学习,进入了成人的“大学”。因此,他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将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朱熹所写的《小学》是朱子文化下,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进行教育的教科书。朱子在其中规定和解释了小学的教育意义。朱熹认为“小学”注重打好基础,把“德行”作为教育的核心。打好基础后,学习更复杂的文学、音乐、诗歌和书籍。讨论如何做人,讲道德,培养规则,如何成为道德之人。主要收集圣贤的善举,包括古代言行、实践、书信等。使学生理解常识、道德、教育的处事方式、认识、行动。《小学》是朱子德教育思想的凝结,其核心思想是“圣人”(让学生成为圣人)。朱子把学习圣人的德行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他在“成人”思想中提倡的理解、遵守礼节、尊重老人、爱护儿童、尊重他人的思想,对现代道德教育有重要价值。朱熹的理念认为,“大学”的路在“成才”,“小学”的路在成人。这也对家校共育有很强的指示性意义。
        二、对家长的教育作用给予足够重视,提升小学教育整体水平
        在以往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影响家庭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家长的教育角色缺乏兴趣。同时,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观念也很传统,不能积极与学校合作,这也是影响家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提高对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认识。以学校为例,要重视小学生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把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承认家长在学生教育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把家长纳入教育体系。父母应该积极提高他们的意识。孩子们上了小学后,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应该由小学来承担。我自己的教育责任仍然存在,不能忽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承担一点文化教育的责任,但在人格教育和价值形成的过程中,他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始终为孩子树立好榜样,积极与学校沟通,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回到家庭中来,家长可以用朱熹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孩子,如《童蒙须知》里的所讲的“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语言步趋,次及洒扫清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皆所当知”都是非常细的,包含面广的生活和学习细节教育,这也是不可多得好习惯养成教育篇章。这就是朱子文化对于家校共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
        三、积极整合家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实际作用
        在小学生的教育实践中,父母和学校都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责任,但他们之间的责任分担不同。因此,为了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家长和学校的协同作用,实现未来男女同校的教育目的。过去小学教育实践中对家长教育角色的重视不足,家长的作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家长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监督人和导师,其他教育角色几乎没有参与。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不仅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基本因素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要积极整合与家长的教育资源,建立与家长良好的教育机制,相互配合,在不同的视角和领域教育小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判断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朱子家训》告诉了学生和家长许多做人道理,如做人应仁慈、孝顺、尊老爱幼;要谦虚,不能骄傲------让学生和家长仪器学做人,学处世、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朱子文化节成为一股清泉,滋润着家校共育的花苗,绽放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学校应该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充分发挥合作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正式作用,是基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充分沟通。学校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沟通和交流,彼此独立。教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不利于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因为除了学校老师,父母是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最了解小学生的人。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学习的对象。学校应该跟上学生的成长和基本人格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采取教学措施时达到可能的目标,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家长也应参加学校教育课程,了解学校教育模式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小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家庭教育中采取最合适的教育措施。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以座谈、分发资料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朱子文化学习的阶段性内容、要求和目标,定期与不定期同家长沟通, 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同时让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使学生明确不仅在学校,在家里、社会也受到严格的监督训练。家与校同步,充分运用朱子文化,一道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培养。
        结束语:家校合作是提高小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形式。通过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弥补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解决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非常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和家长应在充分认识自身教育职能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强化其在学生教育中的实际作用,共同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教育质量,促进其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家校合作共育 助力孩子成长——我校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几点做法[J].张维策.考试周刊.2019(58)
        [2]浅析家校共育教育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的思考[J].曹锦萍.新智慧. 2020(09)
        [3]家校共育 共建心桥[J].石卫芳.文理导航(中旬).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