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怡1 樊丽2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条件。农村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人才建设离不开乡村教师队伍。在新型乡村振兴视野下,开展城乡教师结对帮扶活动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共享城乡教学资源有利于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我国教育教学迈入高质量阶梯。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教育帮扶
1乡村振兴与教育帮扶模式的内在联系
教育帮扶活动为优化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为乡村学校培养人力资本提供有力支撑[1]。教育帮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了教师的流动性,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贯彻落实“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精神的关键措施,完善中小学结对帮扶长效机制有利于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
2 推进教育帮扶模式的现状
2.1学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目前乡村学校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人性化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合作式教学管理模式,学校教育质量才能有效提升。任秀颖(2020)[2]等学者的研究表示,提升教育质量要加强整体统筹与应用。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各级各类学校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建设模式。学校管理机制的完善离不开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完善学校管理机制要加强三大主体之间的合作,形成政府引导、学校落实、社会监督的有力局面。
2.2 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稳定
张敬燕(2019)[3]认为乡村教师保障落实不到位、乡村难以吸引优秀教师,是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师资队伍的结构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尤其是乡村师资队伍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师资结构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结对帮扶是推动师资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大幅度的流动性,使教师师资结构逐步趋于稳定,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3 教学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乡村学校中,教学资源整合度不高,人力、物力、财力等教学资源难以形成有效供给以及优质均衡的合理配置结构。陈磊,王鲁沛(2020)[4]等学者指出,应该制定区域间资源流动和经验互助的长效机制,形成“保优质、促发展、消分化、重引导”的教育优质均衡新格局。结对帮扶工作是整合教师资源的强有力措施,通过城市学校教师帮扶乡村学校教师,提高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利用率,优化教师教学资源配置。
2.4 教学帮扶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乡村学校以及城市学校双方都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教育帮扶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教学帮扶活动中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中期抽查和教学绩效评价等制度缺失,各环节相关操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低。此外,教学帮扶工作应该引入社会部门的监督,进一步加强教学帮扶监督管理机制。
3 推进教育帮扶模式的困境
3.1 教师对帮扶认知不足
部分教育相关负责人,包括教师对教育帮扶工作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导致教育帮扶工作难以有序开展。各学校要充分认识结对帮扶支教工作的重要意义,领会结对帮扶工作的精神,精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狠抓教育帮扶政策的落实问题,突出教育帮扶工作成效,加强帮扶组织的领导工作。
3.2 缺乏工作方案与计划
教育帮扶工作的开展缺乏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帮扶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帮扶工作秩序不稳定,导致教育帮扶工作缺乏有力支撑与保障。结对学校要由帮扶学校牵头,根据被帮扶学校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落实具体的帮扶内容,使教育帮扶工作落实到位。
3.3 教育帮扶宣传力度不够
教育帮扶具体实施工作过程中存在报道不及时、宣传不真实等问题。教育结对帮扶的理念在城乡学校内部的宣传力度不足,未在师生群体间形成影响力,导致民众基础薄弱。部分城乡学校领导缺乏对教育帮扶工作的重视,教育帮扶领导管理水平偏低。帮扶学校和受帮扶学校都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开展结对帮扶支教工作的重要意义。
3.4 教育帮扶监督力度较低
缺乏对帮扶支教活动开展情况的跟踪督察,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难以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应该将帮扶支教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评中,完善教育帮扶工作监督体制。
4 推动教育帮扶模式的对策建议
4.1 管理帮扶
结对帮扶学校应该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求真务实,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以解决目前受援学校中存在的教学资源不充分、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的现实问题。帮扶学校应该着手选派学校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去受帮扶学校指导,帮助建设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对受帮扶学校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育活动和制度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提高受扶学校管理水平。
4.2 教育教学帮扶
在教学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教学支持活动:一是帮扶学校要择选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到受帮扶学校开展示范课教学、教学研讨和专题讲座指导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二是城区学校要利用录播教室资源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经常性地开展线上交流和研讨活动,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三是结对学校要不定期地开展两校同年级的联合检测,分析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给予精心指导,共同研讨应对策略。
4.3 教师发展帮扶
帮扶学校必须到受援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师基本情,制定符合受援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计划,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为结对学校培训一批学科骨干教师,使结对学校教师能应课改教学要求。共建教学团队,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指导、有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4.4 提供资源帮助,开展献爱心活动。
帮扶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受帮扶学校的办学条件,对受援学校在图书资源、信息设施、教学设备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帮扶,使结对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有全新改善。帮扶学校和受帮扶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两校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在经费和物质等方面多方位帮助受帮扶学校的较贫困学生,推动教育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5 结语
教育帮扶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教育优势。帮扶学校应着手从受帮扶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等方面为农村薄弱学校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重点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帮扶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办学质量,逐浙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杨小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基于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2):40-47.
[2]任秀颖,谷文婷,张兴兴.以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探究[J].教育文化论坛,2020,12(05):92-96.
[3]陈磊,王鲁沛,廖丽环.效率评价视角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以江苏省三个省管县为例[J/OL].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13.
[4]张敬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论略[J].中州学刊,2019(12):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