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4期   作者:成先中
[导读] 在初中阶段,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课程,不仅德育功能显著

        成先中
        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实验学校   516083
 
        摘要:在初中阶段,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课程,不仅德育功能显著,同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初中语文授课领域,随着素质思想深入贯彻,针对语文课授课提出新目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让学生在接触文化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建立起良好的民族精神。下面,主要就在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和探索具体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家国情怀;培养

        前言:在全新的育人环境下,素质思想在不断地进行深入贯彻和落实,并针对语文课教学提出全新标准,在组织常规文化渗透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有效培育。在教学组织与实施期间,需要加强家国情怀有效渗透,发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育人活动进行规划设置,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深入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培养人才的家国情怀具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能够让人才坚定理想和信念,以规范自身的爱国态度和品质为支撑,自主地参与到文化学习电商中。同时,随着社会环境逐渐复杂化、多元化,初中生所接受的诱惑也逐渐多样化[1]。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十分必要,能够让学生以认真、严谨的态度端正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态度,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并在学习和探索民族文化的同时,建立起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不仅如此,在语文课程中合理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助力语文课程在素质课改的方向实现创新性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将家国情怀与语文课教学两者之间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并形成正确的爱国观、思想观。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分析
(一)讲授历史故事,学习人物精神
        在语文课领域,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家国情怀有效培育,合理地搜集和整合红色文化故事,然后将其有效地渗透到语文课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历史故事中所具有的革命精神和内在含义[2]。并且让学生分析故事中所包含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具有的优秀精神品格,让学生能够以此为榜样,规范自身的言行,提高自身的爱国素养。比如说,在围绕《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二则之一进行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则可以有效借助网络资源所具有的助力功能,有针对性的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将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所发生的革命故事有效地渗透给学生。

让其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爱国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习三十万红军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彰显家国情怀。
(二)结合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为了让实现初中生家国情怀的有效培育,教师可以在语文课程规划设置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发掘和整理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给予学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对民族、对祖国能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认知。比如说,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搜集古代与爱国有关的诗词和典故,然后整合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合作赏析的方式进行深入讨论,从爱国情怀方面进行有效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比如说,在围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春望》等组织教学期间,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载体,搜集作者的简介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并引导学生从作者在家国情怀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发掘课外与爱国有关的古诗词,如《过零汀洋》等,让学生在掌握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能够从自身做起规范自身在爱国方面的思想认知和情感领悟。
(三)组织实践活动,增强爱国领悟
        为了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教师需要基于语文课程目标导向,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实践体验空间,并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爱国品质。比如说,在组织学生就《三峡》进行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则可以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就三峡工程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具体的工程信息,以及在当前社会所呈现的功能地位,让学生对国家的科技与富强产生自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以报效和建设祖国为目的参与课程学习。
(四)开展爱国班会,加强思想教育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初中生实际需求,设置具体的教育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开展班会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观,规范学生的素质建设。比如说,可以结合目前的的疫情形势,学习逆行者身上所具有的优秀爱国品质。并以此为支撑组织致敬逆行者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中进行互动交流[3]。分析逆行者的优秀案例,以及所具有的爱国品质,并结合自身实际畅谈自己的感悟,实现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助力其形成良好爱国意识。
结论:依前所述,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教学领域,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爱国情怀有效培育,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塑造良好的家国情怀。在语文授课期间,教师需要加强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搜集与整合,通过传统文化开发与渗透,以及多元活动的有效组织,让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塑造良好的爱国品质。

参考文献:
[1]张燕. 初中语文教学结合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探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87.
[2]闫芸颖. 部编本初中语文家国情怀阅读教学[D].西南大学,2020.
[3]常丽娜.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家国情怀作品的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