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峰
山东省北镇中学 256600
[案例背景]
上学期期末考试前,为了给奋力备考的学生们加油鼓劲,我让家委会组织部分家长每人录制了一段简短的视频经剪辑后在班会课上放给学生们看。为了制造惊喜事先我没有告诉学生,家长们的视频也都是秘密录制的。我就想看看孩子们在毫无防备的条件下突然看到爸爸妈妈出现在屏幕上时会是什么反应。
[矛盾冲突]
看到突然出现在屏幕上的爸爸妈妈,有的学生惊讶地张大了嘴,有的略显尴尬,有的开心地笑着,有的边看边听边流泪……当小莉的爸爸出现在屏幕上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笑声。原来,小莉的爸爸录制视频时穿的很随意,而且好像刚剃了头,光光的脑袋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着光,他斜着身子,露着半边脸,一开口是一口地道的方言……我注意到小莉在座位上有点儿如坐针毡,不停地扭动着身体,用手捂着嘴害羞又尴尬地笑着,满脸通红。明显感觉得到她对爸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感到非常的难堪。
班会课刚结束,小莉就到办公室来找我请假,说身体不舒服晚自习不想上了要回家休息。我也没多想就给她开了假条。
几天后小莉的妈妈来学校值班盯晚自习时和我聊起了那天的班会,告诉我那晚小莉回到家就冲着爸爸大发其火,嫌他录视频时不穿正装、不好好打扮打扮,太邋遢,不讲普通话,让她在同学们面前很丢面子……和爸爸闹的很不开心。
我当时就想,这个孩子虚荣心很强啊!可是事后仔细想想,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种不成熟的心理和举动是可以理解的,尤其像小莉这种比较敏感的孩子。
可是,也不能任由她这样下去啊,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让她对自己的父亲有一个更客观、更正确的认识。
[教育对策]
直到放寒假后,我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但是我始终认为单纯地通过说教做思想工作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需要一个契机。
没想到汹涌而来的新冠疫情却为我创造了一个机会。
小莉的爸爸作为山东省第一批援鄂的医务人员于大年初一踏上了征程,去湖北黄冈支援抗疫了。我知道这个消息时已经是20多天后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从我脑海中蹦了出来,我知道,最好的机会来了。
我准备了一节由全体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特殊的网络班会课,事先我和小莉沟通了一下,让她给已经20多天未见面的爸爸写一封信,在网络班会课上与同学们分享。
班会课一开始,我给学生和家长们介绍了疫情的发展情况及其巨大的危害性和危险性,然后把搜集到的关于小莉爸爸在抗疫一线的工作照片及相关新闻报道展示出来,标题是“最美逆行者”。第三个环节就是由小莉把写给爸爸的信读给全班同学和家长听。在信中,当提到她得知爸爸每天为了不浪费极其有限的防护服而长达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甚至还要穿纸尿裤时,她的声音哽咽了……听完小莉这封公开的信,学生和家长们都深受感动,纷纷向小莉的爸爸表达了敬意,祝福英雄早日凯旋。甚至还有一个学生对小莉说: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个的爸爸!
我想,到这个时候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小莉对爸爸的认识已经从肤浅的表面形象深入到了深层的精神世界,她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危难面前父亲是多么的无私无畏,多么地勇敢伟大!她的思想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冲击,她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案例反思]
现在的高中生都是00后,这些孩子从小到大所处的环境是开放而宽松的,他们见多识广、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会随随便便就把父母和老师的话奉为至理名言。对待这样一群鲜活的生命体,单凭说教来做思想工作效果甚微。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制造能够起到有效刺激的机会,达到教育的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