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淼
伊春市第一医院骨一科 (黑龙江 伊春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趾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7年1月至2020年 12 月我院收入并开展治疗的开放性趾骨骨折患者 26 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13 例。治疗组采用微型外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后仅有 1 例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 7.69%;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出现感染 2 例、骨不连 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23.08%,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放性趾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支架;开放性骨折;趾骨骨折
开放性趾骨骨折由于骨折部位位于患者的足部,会对其日常生活能力造成极大影响,其主要是由于外伤所引起的,其中骨折端若与外界相通则为开放性骨折。在临床的治疗中一般都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不同的手术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也是不同的,本研究就开放性趾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做出如下的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 12 月我院收入并展开治疗的开放性趾骨骨折患者共计 26 例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13例。治疗组男 9 例、女 4 例,年龄 17~54 岁、平均(35.5±18.5)岁;对照组男 8 例、女 5 例,年龄 18~57 岁、平均(37.5±19.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诊断进行确诊,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存在对比价值。
2、方法
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手术,先对患者大腿近端处做扎止血带处理;(2)于患者趾骨做一切口并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对骨折部位进行充分暴露;(3)使用克氏针于骨折处远端进入并于基地下方、足趾跖侧处穿出; (4)进行骨折部位的复位,逆行穿入克氏针,并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并逐层缝合。
2)治疗组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骨折情况不严重的患者先进行创口的清洗并进行骨折复位;(2)骨折严重患者使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克氏针数量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内固定完成后逐层关闭;(3)在治疗过程中,第一近节趾骨骨折患者与远节趾骨端进行半针放置,放置完成后于第一跖骨处做近端半针放置。
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临床疗效分为优、良、中、差四级,具体评定标准参照足踝评分系统(AOFAS)。分值大于等于 90 为优、分值大于等于 80 不足 90 为良、分值大于等于 70 不足 80 为中、分值不足 70 为差。
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均采用 SPSS20.0 软件做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x±s)表示,t 检验,若 P<0.05 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二、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根据 AOFAS 评分判定结果为优 8 例、良 2 例、中 2 例、差 1 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2.3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根据 AOFAS 评分判定结果为优 4 例、良 2 例、中 3 例、差 4 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69.23%。可见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χ 2 =17.148,P<0.05),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后仅有 1 例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 7.69%;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出现感染 2 例、骨不连 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可见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 2 =9.097,P<0.05)。
三、讨论
趾骨骨折在临床的骨折病例中十分常见,在接受治疗后其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不加以治疗干预却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因此在出现趾骨骨折后应及时就医,尽早恢复足部功能,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目前临床上治疗开放性趾骨骨折的方法多为克氏针治疗,但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来看,克氏针疗法由于其手术性质很容易导致患者足趾僵硬,同时其固定效果也不甚理想,从患者早期预后的角度来看并不理想。而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法随着近年来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深化,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接受,其在临床的治疗中可以将由固定导致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其再牵引性也是显著优点之一。在本研究中共计选取了的 26 例患者展开研究,通过结果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临床疗效较高,达到了 92.31%,仅有 1 例患者治疗无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从术后的并发症来看治疗组中仅出现 1 例术后感染,而对照组患者则出现了感染和骨不连的情况,可见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优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确切可靠。
综上所述,在开放性趾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可以更多地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其不仅安全性较高,治疗的效果也十分显著,同时从远期效果来看也具有一定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贵来 .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中药定向药透治疗联合腰椎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 [J]. 中国保健营养 ,2015,25(13):354-355.
[2]王楠 , 申丰 , 王利祥 . 微型外固定支架不经关节固定开放性粉碎性指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J]. 中国骨伤 ,2015,28(12):1121-1124.
[3]严广斌 .AOFAS 踝 - 后足评分系统 [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 ,2014,8(4):557.
[4]侯煜 , 王林杰 , 梁志兴 , 等 . 关节镜下内固定关节融合术对晚期踝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 AOFAS 和 VAS 评分的影响 [J]. 中国内镜杂志 ,2017,23(12):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