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琼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麻醉科管理中实施药品共同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本院将39名麻醉科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01月开始实施药品共同管理模式,统计并比较药品共同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1-12月)和实施后(2019年1-12月)这39名麻醉科医务人员的管理措施合理率以及管理质量提升情况。结果:医务人员在实施共同管理模式后的正确储存、麻醉药品处方规范化、有效期管理以及冰箱温湿度合理率均优于实施前;实施后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医疗质量、药品知识了解程度以及责任心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共同管理模式在麻醉科药品管理中合理应用,可促使医务人员各项管理措施合格率提高,有助于其风险意识、医疗质量、药品知识了解程度以及责任心评分改善。
【关键词】药品;共同管理模式;麻醉科;管理质量;
麻醉学是针对临床麻醉、重症监测与治疗、调控生命机能及疼痛诊疗进行研究的学科,在临床占据重要地位[1]。麻醉科内存放大量高危药品(如麻醉类药品、精神类药品等),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型药品种类与剂型出现,且临床患病群体增加导致用药量显著上升,因此在药品保管与使用过程中容易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因此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以对药品管理质量实施优化,促使麻醉科药品合理存放与使用已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故本研究将共同管理模式实施于我院麻醉科药品管理中,深入探讨其应用价值,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9年01月开始实施麻醉药品共同管理模式,并将39名麻醉科医务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开展研究。男9例,女30例,年龄在23~45岁,均值为(34.12±2.76)岁,文化程度:博士学历18名,硕士学历10名,本科学历2例,大专学历9例。
1.2方法
本院2019年01月开展的共同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麻醉科药品管理小组成立:组长由科主任担任,成员由科内药品管理员、药学部门负责人、护士长及护士组成;定期开展总结会议(1次/周),日常通过微信群开展管理内容交流。(2)药品管理制度制定:统一药品管理规范化标准以及检查合格标准,并进行统一储存位置设立,对药品统计清单进行统一;若发现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冰箱内药品存放杂乱、未分区放置),及时上报药学部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冰箱药品存放目录制定,并明确分区,由专人负责管理科室麻醉药品,粘贴警示标识,置于专柜存放,制作专用账册、登记册以及处方。对各管理等级表格予以补充,如《基数药品盘点表》等;所有麻醉药品采用双人双锁管理制,实施批号登记,确保药品可追溯;定期盘点药品数量并进行质量检查(1次/月),并将药品管理情况上报至药学部,负责人总结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
1.3观察指标
(1)管理措施合理情况。(2)采用管理质量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实施评分,主要包括风险意识、医疗质量、药品知识了解程度以及责任心评分,各项满分100分,分值越大管理质量越好[2]。
1.4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管理措施合理情况
实施后医务人员正确储存合理人数为39例、合理率为100.00%,麻醉药品处方规范化合理人数为36例、合理率为92.31%,有效期管理合理人数为36例、合理率为100.00%,冰箱温湿度合理人数为37例、合理率为94.87%,均显著高于实施前89.74%、82.05%、92.31%、82.05%(χ2=10.815,4.709,7.998,8.050,P<0.05)。
2.2两组管理质量评分
实施后医务人员风险意识评分为(93.5±4.8)分,医疗质量评分为(94.2±3.7)分,药品知识了解程度评分为(95.6±3.1)分,责任心评分为(94.5±4.0)分,显著高于实施前(81.2±6.7)分、(80.5±6.4)分、(81.3±6.9)分、(80.1±6.2)分(t=9.320,11.573,11.806,12.188,P<0.05)。
3.讨论
药品优质管理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避免发生用药事故的重要前提。若药品存在标识不清、贮存方式不当、已处于近效期或已过期等问题,会使患者用药期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严重甚至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危害[3]。因此针对麻醉科药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共同管理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共同管理模式优势:(1)护士、医师与药学部均严格遵循药品管理制度,共同合作使药品能够及时供应、存放处于安全状态、摆放格局固定、标识明确及定期检查等,确保各环节工作质量提高,为药品的使用以及归还提供便利,有助于药物使用安全性提高。(2)重视药品管理:定期组织科内人员开展药品知识培训,并通过不断考核,有助于麻醉科医务人员对于药品管理知识认知水平提高,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反馈,有利于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促使医务人员药品管理意识以及管理质量提高。(3)药学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麻醉科药品管理情况,科室人员开展药学及管理知识相关培训,随后医务人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实施麻醉科规范化管理,有助于药品管理质量及使用安全性提高[4]。本研究中,共同管理模式实施后正确储存、麻醉药品处方规范化、有效期管理、冰箱温湿度合理率以及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实施前(P<0.05),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在麻醉科药品管理中选择共同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各项管理措施实施合理率,并对医务人员管理质量评分起到改善作用,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利红,孙一飞.药品共同管理模式在麻醉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2):147-148.
[2]冯娟.药品共同管理模式在麻醉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7):80-81.
[3]周建芳,余文宇.药护协作管理模式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5):92-94.
[4]龙艳婷,谢玉珍.药品共同管理模式在麻醉科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2):1785-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