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学
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 651500
【摘 要】目的: 研究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08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54)和实验组(n=54)。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实验组的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镇痛优良率为98.1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7.78%;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7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93%,其二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具有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
腹腔镜手术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以来,因其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治疗[1]。但是,任何手术或外伤都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新陈代谢、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应激反应,影响术后恢复时间[2]。正确的麻醉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加快康复的主要环节。全身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3]。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手术中全身麻醉的控制仍然不足,麻醉药物注射入血液后难以排出,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有效控制呼吸,减少气腹引起的不适,从而减少全麻剂量,减少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促进患者康复[4]。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腰麻联合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的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08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54)和实验组(n=54)。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在25~60岁,平均(41.26±2.42)岁;体质量指数为17~23kg/m2 ,平均(20.13±1.05)kg/m2 ;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4例,卵巢占位22例,异位妊娠18例。 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27~65岁,平均(42.67±2.17)岁;体质量指数为18~25kg/m2,平均(21.03 ±1.84)kg/m2;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5例,卵巢占位23例,异位妊娠16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等级Ⅰ~Ⅱ的标准;(2)患者或家属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既往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2)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的患者;(3)抗麻醉的患者;(4)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等基础检查。术前30分钟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实验组进行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选取L2~3间隙,采用8号注射器一针法实施局部麻醉并留置针头,应用5号笔尖式腰麻针,经8号注射器针头针内针穿刺,脑脊液流出后提示穿刺成功,注入8~15毫克的布比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完成后,测试平面,实施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依次注射咪唑安定(Midazolam) 0.08毫克/千克,舒芬太尼(sufentanil)0.3~0.5微克/千克 ,依托咪酯(etomidate)0.3毫克/千克,罗库溴铵( Rocuronium Bromide )0.6毫克/千克,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术中以体积分数为 1%~2% 的七氟醚(Sevoflurane)吸入为主维持麻醉。
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全麻诱导步骤与观察组相同。术中配合静脉滴注维持麻醉。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效果包括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下床时间。镇痛效果包括非常好、良好以及差三个等级。非常好:肌肉松弛效果满意,阻滞情况完善;良好:肌肉松弛效果较好,但仍需要进行静脉药物辅助治疗;差:疼痛严重,肌肉放松效果差,需要更换其他的麻醉方式。优良率=(良好+非常好)/54×100%。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恶心以及呕吐。
1.5统计学处理
本篇文章采用的统计学软件的版本是SPSS25.0版本,观察并记录所有数据然后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分析,计数型的指标(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例(n/%)来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型的指标(麻醉效果)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用t检验。P<0.05则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为(21.03±3.42)min,拔管时间为(5.42±1.67)min,苏醒时间为(7.28±2.0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18±4.76)min、(14.12±1.51)min、(19.54±2.63)min。两组的麻醉效果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s,min)

2.2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镇痛效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实验组患者镇痛效果非常好的有38例(70.37%),良好的有15例(27.78%),差的有1例(1.85%);对照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非常好的有14例(25.93%)良好的有28例(51.85)差的有12例(22.22%)。实验组的镇痛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果见表2。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对比(n/%)

2.3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出现了1例(1.85%)皮肤瘙痒和1例(1.85%)恶心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了5例(9.26%)皮肤瘙痒、6例(11.11%)恶心以及3例(5.56%)呕吐的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两组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重视[5]。椎管内麻醉可有效降低机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抑制有害信号转导,减少免疫系统的干扰,促进血管舒张,增加组织氧含量和血液灌注,大大降低感染并发症的风险[6]。通过比较全麻联合腰麻与全麻单独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发现全麻联合全麻在缩短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稳定生命体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7]。这可能是因为两者结合可以抑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以减少全麻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进而减少因麻醉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7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93%,实验组患者的镇痛优良率为98.15%,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7.78%;其二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两者结合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它还能阻断交感神经脉冲传导,使疼痛传递到通路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疼痛刺激的到达[8。
【参考文献】:
[1]李慧.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4):208-210.
[2]刘智慧.全身麻醉或复合椎管内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0,6(36):70-71.
[3]刘智慧.全身麻醉或复合椎管内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0,6(36):70-71.
[4]张璐璐,饶丽华,纪玮玮,王宁,郭淑静.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对比[J].中外医疗,2020,39(33):42-44.
[5]罗曼,刘德行,朱宇航,赵楠,朱昭琼.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0,43(05):612-617.
[6]史志强.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3):2353-2354.
[7]杨艳,朱志东,李卫斌,喻苏婷.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7):80-82.
[8]赵艳平,蔡冬梅,叶福才,张海燕,黎德恩.蛛网膜下腔麻醉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