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法治素养价值引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式教学策略——以“法不可违”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钱敏慧
[导读] 不论在任何时候,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钱敏慧
        溧阳市天目湖初级中学     213300
        摘要:不论在任何时候,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科成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牢牢围绕以道德与法治素养作为价值导向的中心思想,给予学生更加灵活多样的道德与法制教学课程体验,那么学生才能够真正在道德与法制课程当中学习到相关的法制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本文就以法不可违这一教学活动为例,探究如何基于法治素养的价值引领,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式的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价值引领;初中;法不可违
    
        活动式教学方法是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所衍生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这种教育方式更加强调师生关系的构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活动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包含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整体性,创造性。我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引领教育工作当中就应该牢牢围绕活动是教学的这几个主要特征,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下面本文将从活动式教学在道德与法制教育当中应用的优势分析、初中阶段道德与法制活动教学的现实情况,以及如何在初中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活动式教学这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探究。

一、活动式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运用的优势分析
首先,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方面来看,活动式的教学策略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加强调课程的实践性质,课程的实践性也有赖于师生关系的重构,及教师和学生需要由以往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到合作学习的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的引导之下,师生共同去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那种刻板形式,能够对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起到一定的积极性作用。第二,从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方面来看,在活动室教学这种方式的影响之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更多探索的机会,教师在引导学生去进行一遍一遍的知识探索过程当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所需要做到的。第三,从教学效果方面来看,如果总是采用知识灌输与知识接受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在这种模式之下,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在学习过程当中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令和安排。如果我们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活动当中,尝试采用活动式教学策略,就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摆脱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自我创新和自我探究。[1]总之,我们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活动当中,采用活动式的教学策略,能够综合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加强学生所学知识的整体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素养价值引领的教学现实情况分析

(一)初中阶段的法制教学常常基于表层
    
        我们要想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带给学生正确的法制素养价值引领,那么就需要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制知识。这种法制知识的了解,一套课文教材内容就能够满足,但是教师要如何将教材内容真正内化于学生的言行,才是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当中的难点。但是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活动当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总是浮于表面形式,比如教师能够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制知识,学生也能够运用这些法制知识在各种各样的学科测验当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却很少有学生在生活当中也能够践行所学知识,真正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类事件,真正在生活当中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相反的,有很多学生虽然道德与法治成绩较为可观,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确实存在较大问题的,例如有的学生常常会存在不尊敬师长、遇事冲动等不良行为。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同时更要注重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2]
(二)课堂教学方式仍然尚未完全改变
    
         活动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我们强调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要想让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就必须要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实践探究活动当中去获得知识的熏陶和影响。可是纵观现在初中阶段,教师开展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的时候,仍然有很多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背诵记忆教材当中重要知识方面。很少有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的时候,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当中逐渐去获悉相关知识。另外还有的教师尚未完全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仍然习惯于采用板书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较弱,比如有的教师无法自己完成高质量的PPT,有的教师无法自主进行翻转课程的录制,有的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过度依赖互联网上的现有资源,缺乏挖掘符合自身教育特色资源的能力等等。教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尚未改变,教师自身的要学新技能仍然没有得到全面的提高,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初中阶段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活动式教学策略,还需要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只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让班级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邀请其他教师来进行相关的听课活动等等。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内容方面也能够突破教材的局限,进一步提高学生道德与法制课程学习范围的开放性。可是有很多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展开道德与法制教学活动时,所强调的课程开放性,一直局限在邀请其他教师进行听课,然后让其他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评估和建议这一方面,在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

三、以法不可违为例,如何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活动式教学策略探究

(一)注重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
    
        在进行活动式教学策略采用的时候,教师需要紧紧围绕课程实践性这一核心思想来展开教学,我们在这里以法不可违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作为主要事例进行说明。在这一章节当中首先以一名学习困难,需要买校服而去贩卖工地物品的学生作为案例,引入做人需要遵纪守法的话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不要急于切入具体课程的教学,而是先让学生针对这一事件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去思考这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行为的原因是什么?这名学生的行为是否值得被原谅?这名学生的行为存在哪些方面的错误?证明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之后,肯定能够明确这名学生贩卖工地物品的行为是违法的,那么这名学生具体违反了怎样的法律?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就自然而然的切入了课程主要内容当中。先让学生去进行具体的实践和讨论,学生才能够通过集体思维的碰撞,产生自己的想法,最终学生才能够对所学知识有较为深刻的掌握。虽然这样的教学行为在教师看来可能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在很多道德与法制教师进行教学的活动当中,却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这样的教育方法,很少有教师能够把这一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环节真正落实到位。
(二)注重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我们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最主要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培养法制观念,引导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所以教师要想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将自己的所学内容,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当中,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并重,我们也在最终达到了价值导向引领的重要性目的。在教师完成了法不可违这一章节的教育之后,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针对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列举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比如邻里之间吵架、同学之间盗用物品、在校园当中看到的一些校园暴力行为、在社会上看到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等等,然后将这些具体的事例带到课堂之上,与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共同讨论,针对这些事件进行立体的分析,真正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行为的不良影响。这样的讨论在完成这一章节的教学之后,笔者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可能通过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够明确了解到一些理论层面的知识,但是对于一些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很有可能造成违反法律的行为,学生却没有一种明确的意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完成相关的教学之后,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延伸讨论,增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优势作用
    
        互联网在现当代的教育当中,日益发挥了其显著性的优势。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以视频音频,图文结合等多种形式来向学生进行知识的展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相较于以往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活动是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所学内容的开放性。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章节的内容去选择一些相应的法制节目视频,通过法制节目视频的直观展示和主持人解说,学生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国家法律的了解和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一些在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违法行为,帮助学生规避日常生活当中不必要的错误性行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构建互联网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平台,在这一教学平台之上,教师可以随时向学生分享一些有关法律的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将道德与法制知识的学习一直延伸到日常生活当中,并且逐渐形成一种持续性的行为。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注重迎合现代的教育思想,尝试采用活动式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增强课堂的实践性,开放性,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学生之间构建一种合作探究的师生关系,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道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再探——基于统编教材及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37-38.
[2]张荣义.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84-85.
[3]彭艳.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58-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