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杨辉
[导读] 《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是从2016年,才开始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
        杨辉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初级中学   2133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是从2016年,才开始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推行。这本教材的编订特征相较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程,无论是在课程内容的深度,还是在涉及范围的广度上,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在这本教材采用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也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效。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之下,也开始进行了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的方式探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帮助学生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公民。下面本文牢牢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核心思想,展开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深度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制;深度教学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就必须要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足够的强调,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这一个目的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基于此,我们应当针对现当代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现实情况,深入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状况,探究新时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制课程开展情况,并分析共性问题,最终寻找合适的解决策略。接下来,本文将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实情况分析,如何进行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如何落实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当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深度探究。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实情况分析。

(一)深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的教学不足
    
        相比于以往的思想与品德,道德与法治这一本教材,在涉及内容的范围上扩展了很多,同时也融入了很多的法治精神和法治元素,让学生在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的过程当中,也能够了解国家的法律机制,逐渐提高学生对于我国法律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增强对我国法律机制的了解。[1]
另外,书中也包含了大量我国基本国策等方面的内容,这一些基本的国策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对于教师来讲,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教学,使得这门课程本身的教育意义进一步深化,真正意义上增强了学生与时代发展的粘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相较于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这种深度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思想品德教学当中的不足。可是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真正将课程变得有深度。他们只是停留在表面知识的传递上,让学生对道德与法制上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可是却不强调学生将这些内容内化于自身,外化于行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停留在表层,还没有真正达到深度教学的要求和标准。[2]

(二)价值导向是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核心
    
         我们开展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学生,认同当下社会上的正确价值导向,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发展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3]
所以说,在大部分教师进行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的时候,都将价值导向作为这门课程的核心,在教学工作当中,常常会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的价值导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我国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经济政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在这种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也常常因为大量晦涩难懂的知识,而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在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学习方面,成绩出现了下滑的不良情况。

(三)在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工作落实不到位
    
        很多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的时候,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让学生在测试当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教师的这种思想,虽然是现当代我应试教育的必然,但是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试想如果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成绩,那么只能一遍一遍的去强调学生的学科知识,一遍一遍的去提高学生进行题目训练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但是,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就会导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本来意义丧失。比如,有的学生明明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是一个不遵守学校规则甚至不遵守国家法律的人,但是他们在道德与法制的考核当中,仍然能够取得较为可观的成绩。[4]
这就充分说明了,初中阶段道德与法制教师在开展这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时候,总是只强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学生理论性知识的夯实,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虽然注意到了学生道德与法制成绩的提高,但是却忽视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实质意义。

因此教师在开展这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要认清这门课程开展的现实性意义,以全面宏观的视角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将道德与法制课程落实到位,才能够真正发挥道德与法制课程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
二、如何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制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尊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实意义【4】
    
        价值导向是道德与法制课程开设的核心意义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道德与法制课程设置的重要核心。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认清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并且牢牢围绕这门课程开设的核心来展开一系列的教学工作。首先,教师需要完成教材上的规定内容教学,并且这些规定内容的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教学,只有教师自身的教学深度和课程本身的深度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提高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深度。另外,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将书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结,比如我们在讲述我国的法律制度时,教师就可以援引生活当中的某些案例,诸如一些民事案件、刑事案件等等,教师都可以带到课堂上来,结合书本上的法律知识对这些案件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法律条文,而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了解这些法律条文应当如何运用到实际当中来。最后,要是必须要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导向,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崇尚正义,这种引导不能仅仅是言语上的引导,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将这样的思想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当中。[4]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各种事件,然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在这一事件当中不同责任主体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分析不同责任主体行为的对错,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视角,我们才能够真正发挥道德与法制课程价值导向的实际意义。(二)注重课外延伸教学
      
        我们要想针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进行深度教学,就不能将教学范围局限在书本之上,也应当去进行课外延伸,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当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看《新闻联播》节目,尽可能的了解国内国外的大事件,了解世界形势。这样一来,我们就为道德与法制课程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前提基础。在进行我国基本国策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援引《新闻联播》当中的事件,将这些事情带入到课堂上来,结合我国的基本国策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投入到不同事件的分析当中来,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当中许许多多的事件将联系在这种联系当中,逐渐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到生活,将生活迁移到知识,在知识与生活的双向迁移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以理性的思维来审视不同的事件,以客观冷静的视角来分析不同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这种事件分析能力以及理性的思考能力,也是我们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培养的能力。【3】

(三)以游戏形式进行情境体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游戏化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很多教师都进行过探索的方法,这种方式的优点就在于能够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当中获得知识的熏陶。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深度教学活动时,也可以考虑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去产生某种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有一个章节叫《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公民。【2】这时候,要是要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就可以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通过这种模拟游戏来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到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比如“一天甲发现一小偷正在偷自己的摩托车,然后马上逃离,甲也立刻喊上兄弟乙,做上乙的摩托车沿途追赶小偷。后面追上小偷,但是高速行驶下,逼不停小偷,后面甲抽出皮带,用力甩向小偷,想把小偷搞下来。后面小偷被皮带头砸到头部,然后从车上甩了下来。等甲乙停下摩托的时候发现小偷一头栽在马路的花坛旁,已经死亡。问,这个甲对小偷的死该负怎样的责任?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或者是不负责任?”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法律规则,真正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质性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多多借鉴这种游戏化的方式来创造各种各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当中去进行讨论和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具备较大的积极推动作用。结语: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启,是为了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深度,扩宽思想与品德课程的广度,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深度,真正培养符合现代时代需求的新青年。所以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这门课程开展的主要思想,立足于教材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的深化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姚穗珍.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备课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8(6):215-216.
[2]王有鹏.研读部编教材 转变教学观念: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为例[J].辽宁教育,2018(3):48-50.
[3]宋景堂.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总体教学建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9):22-25.
[4]宋景堂.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和基本理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3):33-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