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志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很多突发事件,不仅影响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还会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相关必须综合分析突发事件出现的原因,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运营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全面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关键词:突发事件;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
1运营突发事件的特性分析
在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网络建设中,交通体系构造相对复杂,运行过程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作为体系化的交通网络,在系统中需要参与的人员、设备更加精密、复杂;在空间构造上,该系统的建设相对封闭、人员较为集中且系统关联操作性高等特征。基于上述轨道交通体系特征,在轨道交通网络中,更容易发生运营突发事件,并引发后续的次生灾害事故。运营突发事故的主要特征如下:
1.1事故易发特征
在城市轨道运营环节,由于其特殊的运营环境,在设备、技术、人员及操控性集成化程度相对较高。该系统中任何部件发生故障或损坏,将会带动整个系统不稳定,从而引发故障或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人群密集,客流量大,在部分高峰时间段容易超负荷运营,相对的事故概率也随之增加。综合分析来看,无论是设备还是运营操作环境,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1.2事故发生的公共特征
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运输工程,在运营环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常带有公共属性。一旦在运营环节中出现事故,将直接造成城市公共区域及相关设备设施的损坏,并对公共秩序造成混乱。在相对封闭的城市轨道空间中,由于车站进、出口及通道区域相对集中,人员疏散相对缓慢,若发生突发事故,将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从整个公共属性分析,事故的发生也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1.3事故发生的突发特征
在轨道交通的整个环节中,运营线路长、环境相对复杂,极容易造成事故的突然发生。且由于事故的突发性,操作者无法预测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类型。城市轨道交通往往是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突发事件,并且该事件迅速演变恶化、传播速度快,所以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需要的时效性强、预防也较困难。
1.4事故发生的紧迫特征。
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根据应急响应措施,将事故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降低至最低。在发生事故后,立即组织将人员与财务进行转移,避免次生灾害事故的发生,从而引发连带经济损失。
1.5事故发生的危险特征
轨道交通设施的运营环境相对封闭性,若出现突发事故,救援工作难度较大。若在事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采取不当措施,很容易引发次生灾害事故,并导致客流的拥堵和撤离难度加大。
1.6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特征
事故的发生通常具有不可预测性,这是由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难以估计。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事故发生速度快且造成的破坏后果相对较强,事故的发生也相对复杂,动态变化性强,人们无法预知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事故在发生过后,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及社会公共影响,同样具有不确定因素,影响波及范围、事故后果难以确定。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处理体系的主要特点
2.1保证乘客及时且安全地到达指定地点
城市轨道交通是联系城市各个区域的枢纽,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应急处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乘客的乘坐情况,保证乘客能够安全到达指定的地点,并且保证乘客的时间安排更加合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处理体系是保障轨道交通运输体系问题运行的基础,在轨道实际运营的过程中由于乘客不当的乘坐习惯以及工作人员不规范的操作等,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造成不良的影响。相比于一般的交通网络,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如果乘客不按照乘车要求乘坐就会增加突发事故出现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重视,结合突发事件出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乘务工作人员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规避不安全行为的出现,提高操作的准确性。乘客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乘车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遵守乘车规则,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2.2系统之间的紧密协作突显应急处理体系的应用优势
城市轨道交通多采用封闭形式,内部的各种设备交错纵横紧密的连接到一起。城市轨道交通出现突发时间与轨道的电力供应等多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必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综合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科学有效的进行解决,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对轨道交通的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轨道交通运营的实际情况,保证系统内部所有的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2.3联动机制与网络化运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可以科学合理的引入网络技术,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网络化程度,保证运营得到全面的监督与管理。
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有效地将应急体系中的各种装置进行连接,并综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的规划。此外,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的网络化程度,确保应急处理方案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3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应急管理策略
3.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处理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
明确第一责任人,形成应急系统的决策主体,即应急系统的大脑中枢。第一责任人由公司领导机构分管领导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担任,确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立即作出反应,保证应急联动工作的及时性和下沉性。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第一责任人是各类救援活动的决策者,负责协调,确保各部门协作联动,提高应急处置效率。领导机构要明确各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准确地下达指令,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以决策机关的指示为依据,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从而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决策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统一指挥参与应急工作的各工作组。根据现场涉及人员的实际需要,各工作组工作人员要在总指挥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应急工作。应急工作结束后,工作组将解散。
应急处理的构成比较简单,主要组成部门有交通协调部门和运营部门,这也是应急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安全协调部和运行部是工作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参与应急工作过程的重要部门。要联合制定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管理和指导救援队伍,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应急联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响应的基本要素在指导救援队伍和监督救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必须与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合作,加强与社会保障、自然灾害等应急部门的联系,为保障乘客安全奠定基础。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指挥机构承担主要责任。要以决策机构的有关要求和事故现场领导机构的判断为依据,确保参与救援的单位之间的协调。同时,也是应急处置和防范持续灾害的重要依据,充分凸显应急管理体系指挥工作的优势。在应急管理体系中,指挥机构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在连接各组织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救援工作能否高效完成,与应急体系中指挥机构的工作质量密切相关。
现场指挥机构以及执行机构的类似外围神经,是应急处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够保证所有的任务能够准确无误的完成。现场指挥机构主要是对现场应急工作进行全面的协调与指挥,保证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同时,现场指挥机构能够准确地传达上级的指示,保证救援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此外,现场指挥机构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能够保证各个部门工作协调进行。执行机构主要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执行机构接到命令后立马着手处理突发事件,综合分析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并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执行机构的构成比较简单,工作对于轨道交通运营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高执行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后期工作的顺利进提供保障。
3.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处理体系的基本模式
一是日常应急系统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部的子系统比较多,各个系统的运行一旦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就会导致轨道交通系统瘫痪。因此,必须建立日常应急系统模式。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内容,必须加强对所有运营体系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保证各个不同的系统能够协同运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采用日常应急系统模式训练,确保应急处置的及时性。
二是重大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模式。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城市轨道交通也能在系统的支持下,及时运用内力应对突发事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保证事件解决的及时性。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影响整个城市的运转,有效降低了突发事件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
三是安全生产联动应急体系模式。不同的城市之间连接的枢纽往往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因此,如果发生紧急情况,系统也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为了保证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由于工作需要,各交通运营部门之间联系紧密,能够在城轨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处理问题,有效减小城市的损失。
3.3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联合应急演练
实战演练是应急预案的重点,是检验和评价应急能力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常采用封闭模拟环境,如轨道交通车站、车辆、隧道等,或在照明条件较差、封闭环境狭窄的情况下,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检验应急装备的熟练程度。联合模拟演习的目的是增加公共交通业界的实际演习机会。结合公交公司、出租汽车公司、滴滴公司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中断情况下的应急演练,运用联防联控手段。目的是检验员工的应急能力,以及员工是否能够掌握应急程序的专业水平。通过演练,我们可以发现应急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联合演练,才能增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才能在突发事件中更加快速、专业、安全地开展工作,减少损失。
结论
本文针对基于突发事件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展开研究。首先对突发事件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概念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且根据突发事件对人和财产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及损失情况进行划分;其次对各级城市交通运输职能部门在城轨交通运营突发事件中应急管理职责进行了明确;最后从应急组织管理(指挥)机构、应急保障体系、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等方面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分析与论述,对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振江,祝蕾,张宁,等.基于信息流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9(6):104-109.
[2]陈朝阳.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9(9):79.
[3]胡小敏,贺园园.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8(11):269,276.
[4]牛卫星.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