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春1 宋顺杰2
1中原油田分公司濮城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 河南 濮阳457532
2中原油田分公司濮城采油厂工艺研究所 河南 濮阳 457532
摘要:本文从濮城油田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CO2驱油井腐蚀的现状,给油气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腐蚀机理研究及现场应用的解决CO2腐蚀给油田开发带来的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控制躺井、降低躺井率、延长检泵周期、提高开发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CO2驱油井;腐蚀;机理研究;现场实验
1项目概述
2016年启动课题研究,首先,对我厂CO2驱腐蚀现状调研,产出液pH<5,矿化度11万-25万,属于典型的高矿化度下CO2腐蚀。其次,以CO2腐蚀机理为基础,开展新型CO2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工作,2017年6月份研制成功,该技术解决了采油过程中酸性溶液和CO2驱腐蚀对井筒、管柱、地面管线及设备的腐蚀的问题。
濮城油田躺井情况:2014年躺井34井次,躺井率9.14%(CO2见效油井从2014年4月开始大规模出现),累积影响产量193吨;2015年累躺井47井次,躺井率12.53%,累积影响产量385吨;2016年年累躺井49井次,躺井率13.88%,累积影响产量378吨。从造成躺井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统计,腐蚀占躺井总数的60%;偏磨占躺井总数的15%;老化占躺井总数的10%;质量占躺井总数的5%;因套管损坏需要卡封或找漏挤堵等占躺井总数的13%左右。频繁躺井作业严重影响着CO2驱的开发效益。
实施CO2驱以来新发现套损井11口,2015-2016年新增事故井关井5口,占总井数的8.1%,占开井数的20%,影响日产油19.8吨。
2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创新
2.1 CO2 腐蚀的机理研究
CO2腐蚀历程:CO2溶解---溶液呈现酸性,含有H离子---油管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阴极是H离子的去极化反应,阳极是Fe的溶解反应,总反应形成各种Fe的氧化物。
CO2 腐蚀的实质是 CO2 溶于水形成碳酸,金属在碳酸水溶液中发生电化学腐蚀。在没有电解质(水)存在的条件下,干燥的 CO2 本身并不腐蚀金属。但随着油气田开发的进行,含水率逐渐上升,CO2 溶解于水变成碳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CO2 对井筒的腐蚀主要包括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
(1)均匀腐蚀:均匀腐蚀分布在整个管壁表面,其危险性相对较小。
(2)局部腐蚀:由于膜生成的不均匀或破损,常出现局部的(无膜)腐蚀现象。局部腐蚀穿透率高,给油田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2.2 影响CO2腐蚀的因素研究
CO2导致采出液的pH降低,呈现酸性,再加上高矿化度下氯离子的含量很高,加速了油套管和集输管线的腐蚀,如果我们调高采出液的pH值,即将采出液调整到碱性,则可以大幅度降低管材的腐蚀,同时降低采出液的矿化度,则可以避免油管结垢,基于以上理念,开发了本产品。
2.3纳米高分子极化棒防腐技术原理
Fe的各种存在状态的边界外界条件不同,Fe的存在状态不同,当介质的pH>5.9时,无论电位多少,均形成稳定Fe(OH)2、Fe(OH)3。所以,可通过控制介质pH的方式抑制Fe的腐蚀。CO2腐蚀的阴极主要是H离子的去极化反应,本技术通过捕获H离子,提高介质的pH值,抑制阴极反应,从而达到降低油管腐蚀的目的。考虑到油管及集输管线在碱性介质环境容易结垢的特点,本技术将介质的pH值控制在6.5-8之间。
2.4 纳米高分子极化棒特点
1)采用耐高温粘结固化技术,制备的纳米高分子极化棒在150oC的水中持续浸泡30天不变形。2)利用造孔技术在极化棒上制造出微型孔洞,保证极化剂持续稳定的释放。3)精确控制pH的能力,利用具有极化能力官能团将H离子极化,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消耗H离子,定量控制极化剂的释放速率,达到精确控制pH的目的。4)极化棒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制作。
2.5 纳米高分子极化棒投放方式的研究
对于井筒内口袋小,油层薄的油井,极化棒可投放到井底,保证浸泡在产出液中,才能充分发挥极化棒的调控作用,对油层以上的套管、生产管柱都能起到防腐作用。
对于井筒内口袋大或井筒内有落物,泵挂下入深的油井,极化棒均可放置在泵尾管的筛管内,保证浸泡在产出液中,才能充分发挥极化棒的调控作用。对筛管以上的管柱、套管都起到防腐作用。
3 现场应用情况
3.1现场应用情况及效果
纳米高分子极化棒防腐技术在我厂P1-42、P5-145、V42-18等6口井上进行了现场试验,P1-42工作制度95*4.8*3.1*850,日产液105吨,产油1.1吨,含水99%,日产气576方,二氧化碳含量74.49%,每天连续投加抗CO2缓蚀剂60Kg,含铁值40-60Mg/L,平均检泵周期只有66天,而且每次起出管杆泵腐蚀严重报废,造成极大的浪费,2017年9月23日投放纳米高分子极化棒15m/31.9Kg。2018年1月27日因套漏实施检泵作业,检泵周期123天,与上次相比,检泵周期延长63天,本次起出抽油杆有1根表面轻微腐蚀现象,油管内腐蚀现象明显减缓,但是个别油管外表面有点蚀现象。从现场起出极化棒消耗情况来看,消耗不到一半,如果不是套漏,还能继续生产有效期延长,达到300天不成问题。
P5-145是卡封井56*4.8*3.5*1300,日产液39.2吨,产油0.4吨,含水99%,CO2含量85.16%,阴极保护器,含铁值110-120Mg/L,平均周期90-120天。2017年9月27日检泵周期138天,起出抽油杆腐蚀严重,封隔器下第1根油管腐蚀断,油管多处腐蚀穿孔,完井投放纳米极化棒13m/27.6Kg,2017-12-21因高含水关井,使用周期84天,截止到目前已累计614天,待起出管柱验证。
V42-18是V42块CO2对应的一口油井,该井于2017年1月1日实施CO2驱焖井,工作制度32*4.8*3.4*2500,日产液2.6吨,日产油1吨,含水62%,泵效14.1%,功图是供液不足,液面2500米。2018年1月8日起出抽油泵下光管完井。2018年8月8日,下泵恢复,周期210天,起出部分油管有腐蚀穿孔现象,化验Ph是5.36。在完井时,尾管投放∮46mm纳米高分子极化棒25米,8月13日作业开井,工作制度32*4.8*4*2495,日产液2.4吨,日产油0.7吨,含水79%,泵效18%,功图是供液不足,液面2495米。开井后,连续跟踪化盐ph值8月14-23日都是7,8月25日ph试纸化验9,用仪器化验9.2,目前ph维持在6.0,含铁,50-70mg/l,开井后未采取任何防腐措施,截止到目前已连续生产302天,待作业起出验证效果。
3.2经济效益分析
投入费用:45万元;产出效益:1745.8万元。平均单井投入10万元计算,10×6=60(万元);1)节约缓蚀剂费用:120×365÷1000×14000=61.32(万元),2)年减少作业费用:年减少作业6井次,减少作业费用48万元,3)减少作业占产60吨,按3623元/吨,创效60×3623=21.74(万元),4)减少连续加药装置7.2万元,5)减少加药人工费6万元,合计产出:61.32+48+21.74+7.2+6=144.26(万元)。投入产出比:60: 144.26=1:2.40。
4 认识与结论
1)产出液跨度较大,药剂配方有待进一步调整,已达到最佳效果。
2)投加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谈士海,张文正.CO2 生产井的腐蚀机理及预防[J] 石油钻采工艺,2001.
[2]李士伦等《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