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芳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学 安徽省 淮南市 232007
摘要:高中地理学习是不仅是文科学生高考基础,还是大家生活中的帮手。在现代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不同地方的地理知识,增长不同的见识,并且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地图,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为学生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身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首先要抓住课本中出现的重点知识,始终以课本知识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围绕问题主动展开探讨,创新学习思维,提高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
一、抓住地理课本,以课本知识为依托
课本身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集中了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大部分精华,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把握课本的重难点知识,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掌握课本的情况,为学生扩充相关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地理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地理学生中更加深入和主动,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产业区位因素》这一章节内容时, 这一章节主要分为三个大模块,分别为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和服务业区位因素。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本知识,熟练辨析农业的地理特点,简要分析农业语气人文地理方面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课本知识为引导,逐步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并且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书本学习自我总结和思考,并且按照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主动了解有关工业区位因素以及服务业区位因素的重点内容。教师在集中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区位因素后,使学生利用对比的方式加深对不同行业区位因素的印象,并且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条理清楚地划分三大行业区位因素形成和改变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学会总结不同行业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要求,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
二、巧用媒体教学,以图像学习为引导
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媒体技术直观向学生展示不同地方的风貌,让学生在学习中以景观形态的不同,将不同地方进行不同分类。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观察和总结异同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根据地势地形图分析当地的水源环境和文化经济,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具有逻辑性,提高高中地理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一中的《常见的地貌》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这一章节学习中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让学生通过图片感知不同地貌的特征和分布。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地方的地势高低和气候环境,让学生分辨不同地貌的异同之处,并且利用图像识别常见地貌说明其景观要点。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关喀斯特地貌的概念特点以及形成的相关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北方是否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学生在学习中对比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的异同之处,了解风沙地貌的概念和分类。在地理学习中教师利用图片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减少课堂学习时间的浪费,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高中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法,在小组学习中探讨
现代社会逐步发展到今天,其中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当代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在如今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具日益进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想要真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教师更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围绕问题主动搜集资料,而后进行探讨。在课堂学习中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一中的第五章节《植被与土壤》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配合和交流。在课堂学习之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中不同学生的分工,搜集与植被和土壤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的植被类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被的分布和生长特点。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所知道的植被类型,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在有关土壤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形成,了解人类活动和突然之间存在的关系。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将课堂的主要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雷区,并且通过小组中的不断交流和探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并且通过搜集资料和表达意见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综合塑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感知地理知识的无限魅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索的兴趣,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使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综合培养自身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利用兴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代地理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课堂学习的引入点,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同的满足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比如向学生播放影像资料或者纪录片,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在氛围的引导下沉浸在地理学习中,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一中第六章第二节的《地质灾害》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唐山大地震》中的影视片段,让学上对于地震带来的影响有直观的了解,并且利用影视片段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掌握和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分布,危害以及相关的防御措施,理解这些地质灾害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利用地质灾害的相关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学习,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否与人类活动相关?对于这些地质灾害国家和政府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对于地质灾害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防御措施?教师在课堂学习中首先利用影像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有关灾害发生前后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满足感,促进高中地理知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当代高中地理教学中想要提高效率,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进步。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利用地理课本为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主动在小组中交流和学习,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有效应用,将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结构,理清其中的逻辑和条理性,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高中地理学习的有效性,推动学生的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大鹏.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96.
[2]孔宪成.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9(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