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6期   作者:孙迪
[导读] 地质灾害将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孙迪
        六盘水市钟山区自然资源局,贵州 六盘水553000
        摘要:地质灾害将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近年来,当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时,就会降低对自然本身的防御能力。当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时,会对全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已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将对国家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严重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措施研究
        前言:随着人们活动的加剧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地质破坏行为越来越多。国家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比如,近年来,地震、泥石流频频见诸新闻,预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灾害程度非常大,有的可能无法进行合理的防范。在开展地质灾害工作中,技术人员要注重灾后补救和灾前预防,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危害
地震、地裂缝等各类地质灾害在全国十分普遍。西南、西北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尤为严重。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地质灾害的缘由得出全国的百分之50以上都是人类不合理的挖掘能源所造成。
(一)滑坡
        目前,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是由地下水活动、河流运动和侵蚀引起,使土壤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部分或全部滑下斜坡。滑坡的成因有:1.地震2.降雨或者雪融化3.冲刷的地表水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冲刷5.挖掘坡脚6.排水7.乱伐树木。目前,滑坡不仅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根据不同地区的滑坡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江河湖泊地区容易发生滑坡灾害,所以这种情况需要对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岸坡进行加固和防护。如果是地形差异较大的地区或地形断裂带,应根据地质构造采取防治措施。
(二)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暴风雪、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水。泥石流的暴发通常是突发性,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泥石流是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多与洪水有关。洪水与一般洪水的区别在于,洪水中含有足够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碎屑,其体积含量至少为15%,最大约为80%,因此比洪水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导致泥石流发生诱因有以下几种:1.不合理挖掘2.不合理的弃土,弃石等3.乱砍乱伐。如果发生泥石流,将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三)崩塌/坍塌/塌方
        崩塌,又称崩塌或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塌、滚动并堆积在坡脚(或谷底)的地质现象。通常发生在大于60-70度的斜坡上。崩塌锥结构松散、无序、无层理、多孔;由于崩塌引起的空气波效应,细颗粒的运动距离较远,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分选能力。导致崩塌塌方等诱因有以下几种:1.挖掘矿产资源2.修道的时候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和渠道有漏点4.堆渣填土5.强烈机械振动。崩塌体的特点是速度快,规模差异大,崩塌体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完全紊乱,且大小混杂,形成较大的岩石崩塌体。倒塌或倒塌会损坏周围的建筑物或居民区,掩埋公路和铁路。建筑物倒塌不仅会造成直接损失,而且由于倒塌造成的交通中断也会造成交通损失。
(四)地面变形
目前,在地质灾害研究中,将地面变形灾害分为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面变形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下,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岩土体的压缩和位移而引起的地面沉降、塌陷和开裂。导致地面变形的诱因有以下几点:1.过度开采地下矿产资源2.大面积地面堆载和大范围的建筑3.地震导致的地面沉降4.地质结构作用导致地面凹陷5.表面岩溶活动。地面变形灾害将对工程设施、城乡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
        分析行业规范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资料,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以及采用对应的防治工程措施详见表1.

表1 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以及采用对应的防治工程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环境保护技术。在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中,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而且可以提高自然环境质量。生物防治措施有几个优点:1.运用范围广2.投资省3.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利用这种技术进行防治,加强地质稳定性和地质质量,从而有效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
        (二)工程防治措施
        目前,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工程防治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技术。工程防治措施的条件和方法如下:对屋后削坡引起的小型土质滑坡,大多选择了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排支护等相应的工程措施。在使用工程防治技术之前,工作人员应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如果工程预防措施不适用,应及时更换相应的技术,确保人身安全。
        (三)避让防治技术
避让防治措施分为以下几种
        1.雨天避让防治技术:雨天来临时,会产生灾害隐患和变形边坡,因此雨天应采取临时避险措施。在防灾预案技术方面,制定安全转移预案,雨天转移受威胁户。操作应基于接近原则。
        2.搬迁避让措施:针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应该运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要搬迁避让灾点。
        结论:目前,地质灾害已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当前形势下,自然的危害不仅影响国家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关人员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结合合理的防治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煦,孙佳茜.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6(19):87.
        [2]薛增荣.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207.
        [3]刘立权,张建杰.浅谈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相关技术和措施[J].科技风,2012(02):102+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