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景古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风景园林的需求欲望越来越强烈,以提高生活、休闲质量,尤其是大城市中的人们更加向往田园景色,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思想。目前,风景园林规划已逐渐从城市向乡村转移,乡村景观规划工作不断发展,使乡村更加宁静、祥和,更适合人们居住。基于此,本文就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景观;建设意识
虽然城市里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仍有许多人向往乡村生活,向往那一抹恬静,使自己安静下来思考人生。然而,乡村景观并没有被很系统地进行规划,处于杂乱无章的形态。因此,当前政府部门更倾向于对乡村景观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这样既可以改善乡村生活环境,还应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
一、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原则
(一)因地适宜原则
我国历史悠久,每个地方都有民风特色,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融入乡村特点,这也可以形成一个非常独特的风景。事实上,当人们计划去乡下观光时,需要对目的地做出相应的资料查阅,了解该地区是否具有地方特色,尊重乡村特色田园景观与文化,特别是注重乡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同时加强农村古树名木保护,传承美好乡村生态文明。如果没有地域特点,会大大降低观光兴趣。因此,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时,应结合当地特色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实际生活条件,融入民风特色。
.png)
图1 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古风佘村
(二)生态发展原则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原本非常清澈的河流,堆满了垃圾和废物,空气中弥漫着恶臭。虽然当前乡村环境变化相对微弱,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发展对乡村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设计和规划乡村景观时应秉持生态环境保护原则[1]。一是对原有植被进行保护,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遭到破坏;二是采取植树造林等手段,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生长环境融为一体。此外,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对乡村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利用和保护,特别是土地资源,应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对村民房屋院落进行改造,通过现代的设计与更新,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筑质量、性能以及所有景观设施的美感,最大限度地避免简单的拆除重建,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和增强乡村吸引力、竞争力。
(三)适度开放原则
园林艺术具有开放性特征,乡村景观设计要适度开放,是指增加公众的参与度。乡村景观是公众资源,在规划和设计乡村景观时,应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的需求,不能把乡村景观设计成“私人花园”,否则将失去乡村景观的特点[2]。通过多规合一引领建设,空间、生态、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都将同步考虑、相互衔接、有机融合、能够落地,并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对全体公众适度开放,能够聚焦公众的智慧,提高社会参与积极性,保证乡村景观不会被无限的过度开发。
(四)协调性原则
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区独特的风景,具有原始性和自然性特点。乡村景观不同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精细要求,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容易与乡村景观出现矛盾,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注意乡村景观的独特之处,注意二者的协调,保证景观整体设计的观赏度。
二、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意义
(一)乡村景观有助于风景园林的发展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意义,往往认为乡村景观就是将农作物植入,导致乡村景观的发展较为滞后。虽然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在城市中的应用较多,但目前城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形式较为固定,缺少新的元素增加生命力[3]。而乡村景观更能体现风景园林的自然特点,景观中的要素也能相应增加,如历史元素、民俗风情、地域特色等,这有助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景观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中的年轻人选择离乡谋生,导致乡村由老、弱、幼留守,一些农艺正在逐渐消失。加之城市发展版图不断扩张,乡村土地面积正在缩小。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主要在乡村范围内,接近乡村人的生活场所,使得交通有所改善,休闲和娱乐设施更能丰富乡村人的生活。此外,乡村园林规划能够带动农副产品的效益,同时彰显地域性农艺产品,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
.png)
图2 田园风光元素
(三)乡村景观对城市园林形成了参考
乡村景观中所体现出的特色具有纯朴性,主要是以田园风光形式所呈现,充分融合了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此,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可以对乡村景观的设计风格、表现形式、布局规划进行借鉴,将乡村景观的独有元素融入风景园林,适当减少一些精细雕琢,多体现自然气息,着重强调自然景观特征,改善自然资源被污染破坏的局面,增强人们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体现人们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维护地域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
(四)乡村景观增加了风景园林的文化底蕴
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利用自然资源,使人们在参观和休息时充分感知美,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激发人们保护自然的思想,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乡村景观的文化特征主要是指区域性自然景观的人文特征,充分反映了人文特点,如乡村的地方美、民俗风情、乡土产品、手工技艺等,从而揭示当地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风景园林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欣赏等,从而展现出风景园林特有的艺术本质。乡村景观元素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结合了自然景观的特殊性,在以土地为主体、以自然为创作模板、以享受美为基本目,为人们提供了具有特殊文化气息的园林景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乡村景观元素能将地域文化向外传播,同时也将乡村的特色传承下来。在规划设计时,要深入分析乡村发展状况、生态、人文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元素能够丰富风景园林的呈现效果,有利于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萍.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城镇建设,2021,(2):324.
[2]林靖.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运用[J].河南建材,2020,(8):111-112.
[3]刘霞.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花卉,2020,(12):113-114.
[4]周凯扬.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渗透[J].现代园艺,2020,(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