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一些认识

发表时间:2021/4/14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   作者:金宇豪 贺艳敏 贺亚平
[导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美术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而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程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和熟知美术作品,并通过美术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程对于优化美术教学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教师针对日常的教学实例,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以及欣赏课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与体会

南阳师范学院 金宇豪  贺艳敏  贺亚平 473061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美术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而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程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和熟知美术作品,并通过美术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程对于优化美术教学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教师针对日常的教学实例,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以及欣赏课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与体会,希望可以为各位同仁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常识与欣赏课;认识
        引言
        学生要想具备美术常识,首先应当知道美术的含义,产生的价值以及美术的基本知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机械的反映,而是通过一种自我认知表现出来。画家在作品中必然会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使用自己的观念去评价作品的价值。欣赏课是通过美术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古代人以及现代人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是先贤智慧的结晶。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阶段通过美术常识与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生活联想
        小学美术常识与欣赏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欣赏来掌握知识,并接受美术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小学生因为认知还不够成熟,对于作品的直观反映比较肤浅,而且受到生活经历以及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会有一定的审美局限性。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引导,通过美术欣赏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联想与想象。比如教师可以以专题欣赏课的形式围绕一个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这是小学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程的主要体现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对一些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宫殿、园林以及宗教建筑”等一些课题的欣赏上,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画》以及《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国画的常识教育,中国画一般分为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而且一个图形通常会向左右以及上下重复而规律地排列。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作品的图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题欣赏中去,提高学生的主观创造能力。美术常识与欣赏活动必须通过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欣赏意识,并获得直接而深刻的审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多给学生预习的时间,引导学生在课下多收集一些与欣赏课程相关的资料。在课上的时候缩短学生与美术作品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在进行常识教育的时候,还可以从色彩以及线条等对学生进行教育。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评议,体现学生自主参与的主体意识。
        二、创新常识与欣赏课程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小学美术的常识与欣赏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欣赏课程就是在新课程影响下小学美术的创新组织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常识欣赏。


尤其是在进行绘画以及工艺教学中,可以插入一些著名的画家以及同龄人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这种美术常识欣赏课程的运用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程中安排一些的资料和图画,并指导学生观看讲解,并说一说作品美在何处。在随机课程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从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等多方面对待学生,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去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常识与欣赏课程当中去。比如在讲解毕加索的《三个乐师》这一幅画时的时候,这是一幅抽象化,大部分学生对于毕加索个人以及这幅抽象化的创作背景并不熟悉,因此,教师可能一开始很难给学生介绍这一幅画,更很难讲解的生动。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浏览,学生很难看懂,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之前,应当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这幅图画的常识,在上课的时候介绍毕加索的生平,并给学生放一些古曲,并提问他们这些乐曲是谁弹奏的,这个时候教师还应当特别强调是不是课本上三个乐师弹奏的呢?学生就会思考课本上这三个乐师是谁?在哪里?紧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这一幅图画中寻找三种不同的乐器,再讲述毕加索的故事以及《三个乐师》的常识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这一幅抽象画,并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打造生动形象的美术课堂。
        三、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活动
        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一节好的优质课必然需要科学先进的教学设备作为支撑。比如在学习《漂亮的民族服装》这一课的时候,因为美术教材上反映出来的图片有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了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民族图片,教师可以事先在网络上下载课件,并穿插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播放,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少数民族漂亮的服饰,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在提高学生有关民族服饰的常识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欣赏《雄伟壮丽的故宫》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出示一些北京故宫的图片,并创新“小导游”的教学模式,教师扮演导游,学生扮演游客,以创新的形式让学生观看北京故宫的伟大建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故宫建筑的特点以及故宫的造型、图案以及颜色等进行常识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常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常识以及欣赏课程中,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会增加一些常识与欣赏内容,但是部分教师会以自己的喜好作为标准,忽视学生的认识以及欣赏水平,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在选择常识以及欣赏作品主题的时候应当多一些与儿童生活联系紧密的作品,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王伟娟.海洋资源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的应用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9(18):158.
[2]洪雪婷.让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名师在线,2019(13):53-54.
[3]郑雅芬,冷崇师.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9(15):151-152.
[4]梁成栋.综合实物版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特色教学研究[J].才智,2019(10):170.
[5]施丽娜.BYOD智慧课堂助力小学美术教学——以人教版《感受音乐》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3):153-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