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色”兴校 展现教育风采——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文坊初级中学“三色”教育模式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陈节福
[导读]

陈节福    江西省贵溪市文坊初级中学 江西  贵溪  335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16-01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而青少年是学生智力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适合的教育是每所学校应该考虑的。贵溪市文坊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学校,地处贵溪市最南边,周围群山环绕,环境优美,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鉴于山村学生的实际成长环境,学校秉承“让更多的山里娃走出大山”办学宗旨,探索出了“三色”( 即“红色”、“绿色”、“特色”)教育模式。
        (一)立足“三色”兴校,构建多彩校园
        1.红色是根本——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坚持用红色文化育人,才能使广大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牢做人立事的根基;只有坚持用红色文化育人,才能培养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我校充分挖掘本镇的红色资源,不断加大宣传、提升品位,让同学们知道先辈就是模范,英雄就在身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唱一首红歌歌曲。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形式和学校实际情况,并在征求全校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了《国际歌》《国歌》《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和《英雄赞歌》等二十余首红色歌曲,作为各班的必唱曲目,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在校园开展“红色歌曲大家唱”和“红歌校歌合唱比赛”等活动,激发了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读一本红色书籍。现在,学校建有图书室,班级建有图书角,学校为广大学生推荐了《红日》《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星星之火》等几十本红色经典书籍,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看一部红色电影。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操,学校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的功能,定期和不定期为全校师生播放《建党伟业》《开国大典》《南昌起义》《烈火中永生》《江姐》《黄继光》和《英雄儿女》等百部红色爱国影片,要求每位学生在观看影片后都要抒写心得体会,畅谈自己的理想。
        讲一个红色故事。《丰碑》和《汪群传》,分别介绍了夏润珍烈士和汪群烈士的革命事迹。他们都是文坊人们的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学校充分利用这一本土红色资源,讲述革命故事,帮助孩子们重温老一辈奋斗史和艰苦创业史,用生动趣味的红色小故事,激励广大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振兴中华。
        此外,学校开设了红色文化墙,张贴烈士英雄事迹的照片;每年的清明节到汪群墓前祭扫,组织团员到烈士纪念碑前宣誓等形式的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红色教育。使每位学生受到革命的洗礼,学生的人格得以升华。
        2.绿色是生命——培养学生的生态理念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学生生活在山区,对此更有深刻的认识。昨天文坊镇是山秃水枯滑坡泥石流,今天是山清水秀鸟多鱼肥。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建绿色学校,促进教师与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学校做到:
        “绿色思想”培养人。确立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环境教育课程,探索环境教育实践模式,开展等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
        “绿色观念”教育人。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观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绿色意识与能力。每学期初第一个月定为“卫生清洁”月。学校组织团员、学生会干部实施“小手拉大手卫生”宣传活动。进而培养学生讲卫生、爱环境、爱家园的意识。
        “绿色校园”熏陶人。以绿色美化校园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绿色校园,倡导校园“绿色文化”“绿色文明”的行动,使保护环境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建花圃20个,种树近200棵,这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是有生命的,将这些花圃划分责任包干区,锄草、施肥、浇水,责任到班,在花圃内设立温馨标语牌,让学校的丛丛绿林,株株花木,昭示天地人和谐共处,为学生创造一方健康成长的沃土,给学生擎起一片施展个性的蓝天,让每一株花、每一棵树、每一个圃、每一个园、每一条路、每一片地都解读生命密码,散发绿色文化气息。



        3.特色是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无小事,而要细心人,其实特色教育就在我们身边。创一点特色,给学生个性发展搭建舞台,让学生在校留下美的记忆。学校在教室、寝室、食堂、办公楼都创设了有个性、有内涵的文化平台。让墙壁、板报、橱窗、报栏说话,让花草、道路、教室育人,用文化优化环境。“心语台”、“床头个人秀”、“班级展示牌”、“寝室展示牌”、“食堂温馨提醒语”等个性展示平台,既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气氛,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主人,加强个人自身约束,促进了良好学风校风形成。
        学校进一步拓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的个人爱好有了发展的空间。开设非洲鼓、古筝、葫芦丝、舞蹈、美术、手工制作、书法、写作、朗诵、乒乓球、篮球、气排球、电脑制作等三十二个课外兴趣小组。每周一、三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
        学校每年秋季都举办一届艺体节。今年已是第27届。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个个最爱参加,各班都积极筹备。有些同学,成绩不是很好,却是体育健将、表演高手,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自信心大大增强,人格得到健全发展。集体项目,如大合唱、接力赛、拔河、集体跳绳等,最能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学校创立了“山谷风”文学社,校刊《山谷风》改版为校报。已出报76期。校报《山谷风》给写作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与空间,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引领他们更健康快乐成长。按照“三色”教育模式,结合市情、镇情、校情编写校园文化读本《可爱的文坊》。
        学校筹办了“山鹰”广播站,每天广播三次。上午第二节课后、中午、傍晚三个时段定期播报,内容包括新闻、学生习作、美文赏析、音乐欣赏等,特别是中午直播中央一台的《新闻30分》,很受学生欢迎。
        (二)“三色”教育展风采,助推师生校共成长
        1.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从文坊镇、贵溪市本地自然、社会、人文、经济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发掘地方德育资源,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从一般中凸现个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实现了学校文化内涵的跨越式发展。领导重视。省、市、县各级领导先后来我校考察指导“三色”教育工作50余次;亮点频闪。2018年来,我校共获得29项集体荣誉,其中,省级5项、市级12项、县级12项;连创佳绩。我校中考成绩连续10年名列全市农村中学第一名,录取重点高中贵溪市第一中学率高达49.8%。
        2.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三色”地方德育资源的运用研究,教师不仅是实施者,更是设计者。课题研究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实践中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变和充实,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科研和实践水平。2018年来,我校教师共获得141项个人荣誉,其中,国家级8人次(万圆、彭明、程永平、聂伟超、刘晶、张婷)其中万圆老师参加在广西南宁举办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说化学课《空气》获得全国二等奖、省级16人次、市级23人次、县级94人次。
        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三色”德育教育活动,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育人效果初见端倪。几年来,我们把课堂教育与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育贵溪新人、文坊新人这方面,我们提炼新一代贵溪人、文坊人、文中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作为突破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情感。2018年来,我校学生共获得308项个人荣誉,其中,国家级7人次(黄佳惠、邓佳、车振阳、肖婉婷、杨颖颖、邹雨珊)其中张琪老师编排的古筝合奏《爱我中华》上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2019年春节特别节目、省级47人次、市级221人次、县级33人次。
        “天下无易事,需要细心人”,世人在行事中,大抵受两种情形之界:一种是思而难之,故不敢做:一种是轻而易之,故不屑做。所以,渴望成功者多,而结缘成功者少。教育需要沉淀,教育无小事,但永远不可能轰轰烈烈,做足了小事就是做足了大事,这是伟大寓于平凡最好的注解。要抓住细节去做扎实它。
        总之,选择优秀不是优秀,创造优秀才是优秀。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一般课题——“三色”教育视域下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课题编号(19PTYB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