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究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入选70例疑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收治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诊断,后分析诊断价值和诊断准确性。结果:70例疑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经确诊的有68例,47例穿孔部位在十二指肠球前壁、11例穿孔部位在胃小弯前壁、8例穿孔部位在胃窦前壁,螺旋CT诊断正确率97.06%(66/68)。螺旋CT诊断的敏感度为97.06%,特异度为100.0%,漏诊率为2.94%,误诊率为0%。结论: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价值;准确性
在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胃十二指肠溃疡十分常见,一般向深部发展,可导致十二指肠壁和胃肠壁穿通,引起穿孔。在全部住院人群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占比约20%-30%[1],具有病情进展快、发病迅速等特点,主要以恶心、呕吐、上腹部剧痛等作为临床表现,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同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X线诊断为主,但存在较多不足,易增加漏诊风险。而螺旋CT则能够发现少量的游离气体,具有较强的组织密度分辨力,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螺旋CT诊断的优势,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共70例。纳入标准:(1)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2)年龄大于等于18岁。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2)排除处于哺乳期、月经期和妊娠期女性。年龄21岁~6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44.15±1.32)岁,其中男38例、女3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诊断,具体内容:选择国产联影公司的64排CT扫描机。①平扫:扫描参数为:电流设置为250mA、电压在120kV、层距和层厚均为5mm、螺距为0.938,球管转速为每秒1.33r。以膈顶直至耻骨联合平面作为扫描范围,并进行薄层重建。②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如下:电流设置为280mA、电压设置为120kV、螺距为1.375、球管转速为每秒2r。采用高压注射器在患者肘静脉注入100ml碘海醇,并将30ml氯化钠注射液注入(0.9%)。
1.3观察指标
分析螺旋CT在不同穿孔部位中正确率。
分析螺旋CT的诊断价值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X2检验、t检验,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4.0软件,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70例疑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经确诊的有68例,47例穿孔部位在十二指肠球前壁、11例穿孔部位在胃小弯前壁、8例穿孔部位在胃窦前壁,螺旋CT诊断正确率97.06%(66/68)。如表1所示:
.png)
螺旋CT诊断的敏感度为97.06%,特异度为100.0%,漏诊率为2.94%,误诊率为0%。如表2所示:
3.讨论
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且严重并发症类型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十分常见,若诊治不及时,易增加其胃蛋白酶和胃酸,使患者出现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且呈持续性加重,并且蔓延至整个腹部,最终引起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通常以急性发作为主,若未能早期明确诊断,易增加患者病死风险。故此,早期、及时诊断十分重要。研究发现,患者一旦发生穿孔后,易导致胃肠道气体以及容物进入腹腔内,进而引起腹腔积气、腹腔积液,由此说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以游离气体和腹腔积液为主。
目前临床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断方式较多,其中X线在临床受到广泛应用,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性高等,能够通过对腹壁和膈下有无游离气体进行诊断,从而明确是否穿孔。但研究发现,X线容易将腹腔内游离气体和脂肪进行混淆,并且对腹腔内游离气体的显示率较低,当人体腹腔中积气小于1ml时,易导致漏诊发生,导致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治疗,使病情加重。而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CT在消化道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获得显著效果。由于机体CT值不等,螺旋CT能够根据CT值对患者各个组织器官情况进行评估,且具有极高空间分辨率,能够使扫描时间得以缩短,并且单次扫描面积大,能够使诊断符合率得以提高,从而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情况,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而在检查过程中,在常规窗位和窗宽下难以准确区分患者腹腔内气体和脂肪,而螺旋CT通过采用脂窗和肝窗技术对图像进行观察,且能够对窗位和窗宽进行调节,从而使图像清晰度得以提高,利于脂肪和气体的区分[3]。此外,螺旋CT还能够清晰显示患者各项情况,比如积液、脏器边界、气体、腹腔脂肪等,能够准确定性患者的游离气体,而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中前脏器和腹壁存在较多的脂肪组织,当扫描到气体后,可呈现弧形或条带样极低密度影,能够将脏器间隙少量游离气体有效显示。此外,螺旋CT还能对穿孔部位、肠系膜脂肪密度、肠壁厚度进行有效判断,由于穿孔部位受到炎症刺激,易导致肠系膜脂肪密度得以增加,并且在穿孔部位易出现痉挛,增加肠壁厚度,以利于对穿孔部位做出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张军伟.螺旋CT检查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6):2705-2707.
[2]温晓玲,王丽,宋晓琴, 等.多层螺旋增强CT对轻度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8,40(2):139-145.
[3]谭仲伦,郭晓婷,陈忠, 等.MSCT增强扫描在消化道穿孔的定位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12):2349-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