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静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天津 300381
摘要:笔者结合自身在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通过分析中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现状和重要性,明确其重大意义,并就如何在中职数学学科开展好这一工作,尝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数学;重大意义;可行性建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职院校通过开设一些专业课、基础课和实训课,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授业解惑”目的。然而,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发挥其“传道”作用,共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却是我们当前必须完成好的重点、难点工作。如果将教书育人比喻成建设高楼大厦,那么“立德树人”就是地基,而思政教育融入数学课程就是水泥,它是将各种材料融合在一起的保证。
一、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刚性需要
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否能挑得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斤重担,不仅要看其是否掌握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项大的工程,不能只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作用,而是要每个教师、每个课堂都参与其中,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课程育人格局,将中职院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中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当前中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现状看,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注重知识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结果就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课程思政作为一个新事物,思想重视和推进工作不够协调。例如,有的中职院校思想上十分的重视,也知道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但是苦于或慢于探索有效的措施,没有形成长效制度,被动地等待别人的探索和成果,没有主动去开拓创新。
(三)激发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动力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对教师地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在立德育人的同时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师对课程思政这一新事物的思想认识水平不一,思想政治素质也参差不齐。然而,教师要想在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有所作为、有所奉献、有所进步成长,就必须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弥补所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不足,真心做、用心做,做出实效。
二、加强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一)顶层设计是重点
学校作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直接组织领导者,必须具有系统化的思维,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体系、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首先,要有组织有保障有作为。中职院校不能只在思想上重视,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让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学校要对开展这项工作给予充足经费的经费保障;抽调精兵强将,研究梳理数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修改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使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其次,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中职院校应当加强调查研究,对标国家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建立行知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例如,在考核标准上,注重对思政元素的采用;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标,与绩效工资结合,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第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组织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搭建切实有效的新平台。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切忌闭门造车,应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方式,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学习先进经验,邀请搞得好的院校或教师来校开展讲座,多种途径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讲课比赛评比,挖掘学校内的先进典型,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定期组织交流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教师的素质能力是关键
“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教师应该具备应有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师必须要有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具有家国情怀;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给学生深刻的课堂教学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要用积极向上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学生喜爱的表率。
其次,找准难点所在,要敢于大胆尝试、积累经验、才能不断提高。对于中职院校非思政课程的教师而言,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课堂,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难点所在。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学习知识点。例如教师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只有先了解掌握这些知识才能促进其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二是要挖掘结合点。对于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找到把思政元素、职业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的位置,这要求教师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找准将社会热点和身边鲜活事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点,并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数学课中,讲解指数函数时,我们可以结合指数的性质讲解人生哲理:,如果你原地踏步,一年后你还是那个“1”;,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后你的进步会很大,远远大于“1”;,每天退步,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一年后退步到近乎为“0”。也可以结合中国GDP的指数式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升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讲解椭圆时,可以结合中国神州飞船运行轨迹引入,感受我泱泱大国的飞行器先进技术;还可以讲解华为数学家对5G的贡献,延伸讲解中美贸易站中制裁华为的事件,引导学生要理性看待中美贸易战的同时,认真学习知识技能,为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瓶颈技术的限制做贡献。在讲解等差数列时,通过讲解数学家高斯的故事,使数学课堂具有趣味性,使数学知识充满魅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家对知识的追求和获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引导和激励学生。在讲解等比数列时,通过银行贷款中的复利计息法让学生们理解俗称的“利滚利”,并且结合校园贷这种非法借贷提醒同学们远离校园贷。三是要操练融入点。注意不生搬硬套,用学生们的听得懂的语言讲才会被学生们接受,各教研室和专业科要借助集体备课机会,博采众长,群策群力,共同进步提高。
(三)为了融入而融入是误区。就个人而言,一开始简单地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自己教学过程中播放一段思政相关的小视频、讲解一段时事政治或者教给学生一个思政的概念,这都是错误的理解和做法。实施课程思政,并不是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必须要有思政的融入、生搬硬套的融入,而是在有机结合的知识点灵活融入。
三、小结
总之,中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学校和教师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国家推行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主动担当作为,才能把数学课程都上出“思政味”,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颖,潘小东,田俐萍.课程思政融入数学素养教育的路径[J].教育探索,2019年05期.
[2]刘淑琴.高等数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