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士兰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明强小学
摘要:通过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真正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向。因为联系实际生活的数学课堂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本文就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做简单论述。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策略研究
正文:现代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而是需要学生掌握将知识活学活用的本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思维发展尚不健全,且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极易在学习中分心。若延用传统数学教学中依照课本按部就班的满堂灌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但注意力难集中,而且也会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难理解而产生学习兴趣低下,甚至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另外,在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能使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在老师的巧妙加工下变的简单明了,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积极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策略
2.1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年级的数学知识在内容和难度设置上开始有一定的提升,因此传统的口头灌输模式已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由于四年级及以上年级的数学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高要求,这也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若是继续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极容易产生理解困难的表现,进而出现学习吃力的状况。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实例,让数学知识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数学信心,积极进行数学科目的学习。比如《生活中的负数》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引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负数例子进行教学。“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播放北京天气预报时会出现-2℃到5℃,哈尔滨-20℃--3℃”“我们乘坐电梯时也经常会发现-1层,-2层” 那么生活中的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意思呢?相信学生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定不会陌生,这时老师就可以依据这熟悉的生活场景,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材之中进行负数的教学。这样通过将生活情境加入到数学课堂教育之中,相信学生们对于负数的理解也定能轻松掌握。
2.2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
教学的场所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之上,更应当分散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普遍存在性,纠正学生单纯认为数学只是一门独立的、高深的数字学科的错误认知,这利于学生摆脱对数学学科的畏惧心理,进而慢慢发现数学世界中的趣味所在,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适时适度引用生活实例,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并且一定要遵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的教学原则,整体把控难易程度。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老师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购物体验活动并将购物过程记录下来。例如学生在超市购物时挑选了酸奶、文具、鸡蛋等等商品,按照商品的价格及数量列在相应的记录单上,如一瓶酸奶2.5元,一共买了四瓶、文具1.5元,一共买了2个、鸡蛋3.9元,一共买了四斤,然后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每样商品的最终价格计算过程填写在记录单上。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即使没有经过小数乘法的系统学习,但是他们也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这项活动作业。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给予点评。随后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出本节内容进行系统的小数乘法的学习。老师则重点为学生介绍小数乘法计算的注意事项以及易错点、法则、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简便运算方法等知识。随后老师可以再让学生利用所讲内容计算一下自己购物记录单中的商品金额,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当学生准确计算出价格后不但能够体会到成功的自豪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生活之中,逐步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这对于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3在数学教学中加入趣味元素,增加数学乐趣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向。小学阶段的学生更热衷于趣味十足、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因此将生活中的趣味元素巧妙的融入到教学之中,能够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能够激励学生有勇气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大胆探索。例如在《可能性》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本节课中,通过师生互动参与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将知识点、数学术语巧妙的穿插在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识点。老师可以设置摸球游戏、投掷硬币等游戏学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如指派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在提前准备好的箱子里进行五次摸球活动,其余学生负责计数和统计。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情况如两队箱子里球的颜色各不相同、两队箱子里的球颜色一样等情况进行摸球游戏,记录学生的最终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各种可能性。相信学生在趣味游戏中能够快速找到数学思路,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本节课内容。随后老师就可以依据游戏场景,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材之中进行《可能性》的学习。通过以鲜活生动的游戏做铺垫,相信学生们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一种)一定、不可能;(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可能……也可能……的理解定能轻松掌握。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对于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数学内容逐渐抽象,数学难度逐渐增加,在这种环境下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中挖掘并运用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融入趣味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日后小升初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吴伟忠.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探索[J].名师在线,2021(04):88-89.
[2]闫玉洁.关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