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核心素养提升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陆寅之
[导读]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对个体、家庭以及社会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陆寅之  
        昆山市陆家中心幼儿园   215300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对个体、家庭以及社会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基于学前教育逐渐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幼儿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我国深化课程改革的有效选择。幼儿核心素养是指幼儿个体为了应对在未来社会所必须、覆盖多领域的,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与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相联系。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幼儿阶段应培养幼儿哪些能力与品质,为幼儿教师进行教育指明了清晰的方向。结合幼儿园科学教育能激发幼儿探究周围事物的欲望,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精神以及创新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园科学教育亦能较为突出培养幼儿勇于探究精神素养、解决问题能力素养、实践创新素养。

关键词:科学教育  核心素养  培养提升
        幼儿科学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常识教育,也不是只加上些新内容和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幼儿通过参与科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也能帮助幼儿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尤其对培养幼儿勇于探究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的思维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本园观察记录将从营造自主探究氛围、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合理利用科学教育资源三个方面简谈幼儿科学教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静”观现象,营造探究氛围
        幼儿对于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向教师、父母、同伴提出问题进而寻求答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探究性特点决定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时需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性,教师应重视探究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情境为幼儿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帮助幼儿学会独立思考。但是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给予幼儿的自主探究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幼儿较习惯跟随教师的步伐,按照教师的要求及设计思路进行探究,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当幼儿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往往停留在口头的鼓励或者是直接告诉幼儿最终的结果,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于自主探究氛围的创设是远远不够的。
        在班级的科学区角中,一群幼儿正在摆弄磁铁玩具,其中一件小玩具引起大家的注意,将一个环形磁铁套在一根小木棒中央,再拿一块磁铁对准小木棒,小木棒会原地旋转起来。旁边的小朋友都会看一看、摸一摸,调皮的幼儿还会想办法改变木棒旋转的方向。但是几次后小木棒不知道什么缘故没法移动了,部分幼儿对小木棒不能移动的原因进行了猜测,又试了几次幼儿发现小木棒还是不能移动后就不再围观,不再关注。
   二、“动”察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1.科学内容的选择尊重幼儿兴趣
        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阐述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重要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却忽略兴趣对于幼儿学习的推进作用。

教师应把握好“最近发展区”的尺度,选择略高于幼儿现有水平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挑战欲。例如在平时带着幼儿进行散步、休息的时候,根据幼儿园幼儿的景色,对幼儿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了解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让幼儿全身心融入谈话中,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中物品的丰富多样,同时针对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提出疑问引起幼儿主动去思考,寻找答案。
2. 丰富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形式
        幼儿园科学活动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而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是促进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活动设计应重视对科学精神的培养,改变科学知识倾向。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尊重幼儿兴趣,其次组织方式多元化,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结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中心,重视幼儿的兴趣倾向,活动体验,适时介入,敢于放手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学会反思,进而提升幼儿核心素养。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泥土里的秘密》中,我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了解泥土里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满足他们的体验。我和幼儿一起到外面去,让他们亲自挖一挖、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泥土里的奥秘。通过让幼儿实际参与活动,感受泥土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并萌发对泥土的感情。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去感受科学,加强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素养。

三、广“思”好究,善用教育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现象,环境是幼儿的良师益友。不断发现与思考的过程也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本文主要从物质材料的角度探究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应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满足其好奇心的科学材料。科学材料投放的真实性、丰富性、多样性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基础,是幼儿喜欢探究的开端。通过观察与访谈几乎所有园所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分布都分为三部分:一是区域活动中各种科学资源的分配;二是走廊中科学资源的分配;三是科学发现室科学资源的分配,幼儿园园长的要合理对科学资源进行分配。
        斯宾塞曾说过:“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接触科学的萌芽阶段,也是幼儿解开科学面纱的开始,更是为未来发展奠定科技素养的基础。诚然,科学教育是幼儿自主性、创造性较高的课程,但是通过完善科学教育培养幼儿核心素养,必然会对幼儿核心素养培养带来较大价值,也会促进幼儿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解建,汪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7).
        [2]刘国飞,冯虹.核心素养视角下关于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6 (7) .
        [3] 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 杨东东,于泽元.论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6 (9)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