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动脑 知行合一 ——小学数学应用实践的教学成效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钱浩荣
[导读] 数学属于一门思维逻辑、抽象及系统为一体的独特学科
        钱浩荣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213177
        摘要:数学属于一门思维逻辑、抽象及系统为一体的独特学科。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更新,以往教学模式已不再符合当今教育理念,只有创建出全新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创新步伐。而在知行合一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既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而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则是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知行合一;小学数学;实践;策略
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是对学生未来学习抽象知识夯实基础。在此期间,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享有学习主动权,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注重其课堂参与者的地位,且从理论上加强小学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知行合一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将抽象数学知识与实践相衔接,对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摒弃以往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立足于创新型教学,点燃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行学习能力。
一、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知行合一是指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从我国教育前进的方向来讲,任何一方都不可缺失。理论没有实践的支撑就不能作为参考,而盲目实践就会迷失方向,问题难度也会有所增加。所以说理念与实践之间没有先后,也没有谁主导谁,都是在不断融合中推陈出新。知行合一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要有所创新,要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做到灵活运用,促使学生得以全方位发展。而对于教师本身而言,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要不断提升,因为教师的素养直接会影响学生是否对学习予以正确认知。首先,教师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往往采用“制砖机”式教育模式,使数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过于偏重理论、概念化教学。其次,实践与理论分离,鲜明的界线使学生孤立数学概念,无法打破数学与实践生活之间的藩篱,无法在认知中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数学素养及个人身心发展受到束缚。
二、动手动脑 知行合一小学数学应用实践的教学成效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注重课前导入
        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有所真正地了解。在知行合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在学生脑海中构建直观概念情境,使理论知识得以深化。也就是说创造情境有效性才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关注的重点。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情境应以简单、易懂为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实际需求及生活经验,这是情境创设的首要条件。另外,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所学内容为基础来创设相应情景。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认识图形”时,就可以让学生自亲动手来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数学魅力。只有这样才能结合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新课程导入环节也可以选择一些有趣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简单明了且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情景,点燃学生参与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其思维活跃度。例如,在讲授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量角器,量下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当学生操作完毕,教师很快就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使学生感觉到很惊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特别想知道是怎样做到的。这时教师会说,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那我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们吧。这时教师转过身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开启本节课学习新知识的旅程。这种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导课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之中,使其平静的思维变得活跃,让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增强,从而使数学教学成效对提升。
(二)探究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以细心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实践的为教学目的,这一过程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凡的意义。例如,在讲授“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应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锥与圆柱之间有什么样关联,学生在此环节会产生探求欲望,为本节教学课程埋好伏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后,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对自己带来的圆锥教学模型进行验证,在接下来的操作实践中,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与开动脑筋,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存在异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围绕异议进行分析,寻求问题的根源。经过此方法,学生不但获取有趣的数学知识,更是让其懂得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的延续,是教师活动设计的智慧体现,还是对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教师应将不易理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进行自我理解,并在实践中寻求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记忆,重燃其学习自信心。在活动中教师要将抽象化为具体,把复杂变成简单,让数学不再神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之处,从而让学生拥有解决实际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剪切、拼凑等方法,将新的知识转变为已学过的知识,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成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多以最直观且显而易见的方式为主,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如果只听取教师的口述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知识,更谈不到灵活运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只有肤浅地表面记忆而已,对知识没有深入理解,就没有熟练变通的能力,更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将教学与实践相互交融,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发现,提高其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动手动脑 知行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主”的先进教学思想,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亲身体验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得以增进。
参考文献
[1]项朝霞.“知行合一”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18(03):86.
[2]刘继贤.“知行合一”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以“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03):154-158.
[3]刘美娟.在动手动脑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操作活动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4):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